新华社重庆9月28日电(记者朱薇)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9月28日审议通过设立“重庆农民工日”的议案,从此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日,重庆的农民工将过上自己的节日。
作为农民工的输出大市,重庆历来关注农民工群体,劳务经济在重庆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经济”。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表示,尤其是重庆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已正式将建立新型农民工制度确定为此项改革的突破口。设立“重庆农民工日”,将首先从营造善待农民工的社会人文环境,带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向纵深发展。
“考虑到全国11月尚没有确定的重要节日,又是接近年底的时节,广大农民工通过辛勤的劳动,取得一定的工业业绩,并获得一定的劳务收入。同时,年底之前也是农民工需要维权服务较为集中的一段时间,临近元旦、春节,给农民工送上一份关爱和温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童小平说。
“重庆农民工日”将倡导社会公平、营造和谐氛围、提供实际服务,每年将确定一个主题,分别围绕农民工培训就业、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子女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住房安置、户籍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在全市范围集中开展政策研讨、舆论宣传以及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为农民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维护农民工的劳动权和休息权,不断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
据悉,首个“重庆农民工日”为今年11月4日,主题为“融入城市、体现价值”,重庆市政府将围绕这一主题组织社会各界,从就业、居住、法律、入学、卫生、文化等方面展开系列活动。
“我们农民工也有自己的节日了!”
新华社重庆9月28日电(记者 朱薇)“我们农民工也有自己的节日了!”重庆农民工日设立的消息一经传出,广大农民工对未来融入城市生活的信心倍增,多数市民对此也举双手赞同。
“过去到城里打工,农民工往往是城市管理‘整治’的重点,如今给我们设立节日,我们农民工终于获得了认可和尊重,说明我们农民工的地位在提高。”重庆某火锅店任调料师的农民工谢椒会激动地说,相信城里人对我们会越来越亲切,我们今后干活会更加有自信。重庆某物管公司清洁工李芳也高兴地说:“我们现在没日没夜地干,只为将来能在城里有个家,能把孩子接到城里接受好的教育。设立农民工日,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设立农民工日同样也得到重庆广大城市居民的赞同。“设立农民工日,我举双手赞成。”重庆巴蜀中学教师方艺燃说:“我们城里人不应因为农民工穿得脏一点、学问少一点、收入低一点,就瞧不起他们,他们为城市的美丽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建议大家在农民工日那天,能叫‘棒棒’们一声兄弟。”重庆市社科院专家李勇还建议,在农民工日当天,让农民工享受“超市民待遇”,如免费乘坐公交车、游公园、去医院体检等,希望用工单位能在这天为农民工放假或发双薪等。
“我们农民工终于有自己的节日了。”在重庆某建筑公司打工的农民工吴平高兴之余也表示,如今城里人对农民工的关心越来越多,政府对农民工服务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化、法制化,希望政府能让更多的农民工接受专业技术和法律知识培训,让农民工能走上更加重要的工作岗位,也让农民工懂得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庆探索政策“组合拳”破解农民变市民难题
新华社重庆9月28日电(记者朱薇)重庆设立农民工日拉开了重庆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吸纳”机制和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扩散”机制的序幕,针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组合拳”将直击农民变市民难题。
靠农业的积累、农民的贡献和农村的支持,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和工业化体系,但城乡二元结构也日益强化,农村发展越来越落后于城市。目前,我国政府正致力于此问题的解决,制定了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发展战略,并于今年6月7日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经过3个多月酝酿,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有了具体思路,建立新型农民工制度、破除农民工变市民的制度藩篱被确定为此改革的突破口,旨在让农民工由“离土务工”转变为“弃土进城”。
重庆市发改委副主任沈晓钟介绍说,现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并由此导致的城乡差异化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是造成目前农民工“候鸟型”经济方式流动的根本原因。为此,重庆市决定实施“小步快走”渐进式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通过设置不同的入户条件,引导人口在三级城镇群梯度转移,让农民实现生活方式的流动。
与此同时,围绕城乡统一户籍制度改革的社会福利体系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体制配套改革方案也具雏形。如凡重庆户籍的农民工将户籍转往市外,将获得一次性资金奖励;出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办法,建立农民“退地转户进城”的土地流转制度;农村居民自愿放弃农村户籍,可用承包地、宅基地换城市社保和安居扶持;户籍属性不再成为影响公民享受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因素,以居住地社区管理为主,实行外来工、农民工、社区流动人口在就业指导、义务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保健、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务上享受社区居民同等待遇……凡此种种政策“组合拳”,皆直击阻碍农民工变市民的制度屏障。
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表示,设立“重庆农民工日”,拉开了重庆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吸纳”机制和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扩散”机制的序幕,通过营造善待农民工的社会人文环境带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向纵深发展。
新闻背景:重庆农民工:和谐城市不可或缺的建设者
新华社重庆9月28日电(记者朱薇)到2006年底,重庆市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706万余人,占到全市农村劳动力总量的51.6%,劳务经济已成为重庆农村名副其实的“第一经济”。如今,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二三产业的发展,都凝聚了农民工的巨大贡献。
每天3时,重庆某物管公司清洁工李芳便开始工作了,她要在早上6时前,将一栋17层住宅楼的保洁工作全部做完,包括用拖把清洁干净每层楼楼道、清理每层楼的垃圾。此外,保持小区内公共环境卫生也是她的工作内容。“李芳的辛勤劳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我们业主的生活质量。”业主程延民说。
目前,像李芳这样的在重庆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已达4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矿、环卫、餐饮和社会服务等各个行业,大多从事城市里脏、重、苦、累的工作,成为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此外,重庆每年向市外输出的农民工也有约300万人,为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据重庆市社科院测算,仅重庆到广东打工的农民工每年为当地财政贡献就达到187.8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