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党代表之声:保障民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重要职责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1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董峻、何丰伦)“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说,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县委书记蒋志农代表说:“保障民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

    蒋志农是广西代表团中唯一的县委书记代表。平果九成人口是壮族,过去全县64%的人口住在大石山区,群众的口粮主要依靠石头缝里种出的玉米。蒋志农1998年上任后,领导全县积极推行城镇化、工业化,2001年开工建设平果工业区,并逐渐发展成为集铝产业园、轻工业园和重工业园于一体的自治区级综合型现代化工业园区,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多亿元,利税1.68亿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经济发展了,我们就必须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蒋志农说,目前从平果当地和外地到平果县城务工的农民工就有4万多人,为帮助农民工解决住房困难,平果开始建设进城务工农民生活小区。只要是在县城做生意、有营业执照并且是农村户口的,都有机会以每平方米不超过800元的优惠价格购买。而外县农民如果在平果县城生活三年以上也可以参与购买。这项工程一期建设978套,年底前就可交付使用。

    谈到当前基层工作的主要矛盾时,蒋志农代表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拆迁中的矛盾比较集中。“对于拆迁的群众,安置补偿一定要到位。不能做伤害农民利益的事。”蒋志农说。

    伴随着城镇规模的迅速扩大,平果县“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大量增加,学校资源严重不足。今年,蒋志农带领干部跑遍了县城所有的中小学,经过调研和集体商讨,决定投入8000万元扩大学校规模,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预计明年下半年将全部解决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校问题。

    “十七大报告里提到,要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完善社会管理等六个民生方面的重要任务,我回去以后要马上组织学习,狠抓落实。”蒋志农说。

“教育的基础地位更高了”

——十七大代表陈希在对比中“解读”十七大报告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 李斌、陈芳)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代表眼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决策”。

    16日下午北京代表团的讨论会上,在仔细对比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后,陈希代表发现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阐述很有新意。

    他对此一一进行了梳理——

    十七大报告将教育问题放在了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十五大、十六大报告分别将教育问题放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部分里,现在放在社会建设里,表明教育问题事关民生,事关和谐社会建设,也反映了党中央在‘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格局中对教育的新思考、新认识。”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十七大报告中的这句话,让陈希代表感到很振奋,“十五大报告谈到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时,说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这次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的基础地位更高了,上升到了民族振兴的高度。”

    陈希认为,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是了不起的一个决策。“十六大报告时提到了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这次明确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从这个目标出发认识教育,教育的作用就更突出了。”

    教育问题事关千家万户,社会上曾经一度出现过“教育产业化”的讨论。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陈希认为,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教育的公益性质,明确了政府和学校的责任,也是报告关于教育方面的一大特点。

    作为高校党委书记,陈希对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十分敏感:“这对我们来说最重要。关键是两点,一是要提高学生培养的质量,二是提高产生科学技术文化成果的水平。任务是很重的。”

    陈希表示,清华大学作为国家长期重点建设的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家发展竞争力上负有重要使命,要多作贡献,为地区发展和国家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这边独好

——97岁特邀代表方强的心声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贾永、曹智)捧读胡锦涛同志的报告,97岁的十七大特邀代表方强兴奋不已。他说,这个报告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代表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党和国家事业胜利发展的行动纲领。

    1926年参加革命的方强,有着整整80年的党龄。作为一名世纪老人,方强几乎经历了我们党发展壮大的整个历史,见证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

    1945年4月,方强作为党的七大代表,走进延安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

    方强说:“党的七大结束后仅仅两个月,我们就赢得百余年来中国人民反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全面胜利;4年之后,我们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起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方强先后担任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人民海军副司令员、第六机械工业部部长、国防工办主任等职务,并出席了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

    方强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一天一个变化,人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刚刚过去的5年,我们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留下了壮丽的篇章。这5年,我们党在执政为民上、在自身建设上有许多东西值得总结,值得赞颂。

    “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为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和建设,规划了蓝图。只要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全党全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够实现。”方强说。

    采访就要结束时,方强深情地朗诵了一首毛泽东诗词《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方强介绍说,这首诗词是毛主席视察他们部队时写下的。1934年夏,方强在中央红军第二十二师当师政委。“这首诗词中的著名一句‘风景这边独好’,正是现时我们伟大祖国的真实写照。衷心祝愿我们的党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

杨凯生代表: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提高银行竞争力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孟娜、韩洁)十七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16日在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举行的开放团组会上指出,提升银行的竞争力需要从多方面去努力,包括业务范围、赢利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乃至监管等方面。他尤其谈到了要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

    杨凯生代表说,这5年来中国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对中国工商银行来说也是不平凡的5年,工行以每年不到10%的贷款增长,带动了每年将近20%的总资产增长,在这个基础上更实现了超过30%的净利润增长。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他说,十七大报告对下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了部署,专门论述了关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尤其是报告明确提出提高银行业竞争力,这既是对下一步工作的要求,也是对下一步经营发展战略提出的新思路。

    杨凯生代表说,提升银行的竞争力需要从多方面去努力,比如,业务范围,赢利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乃至监管方面。他特别提出,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银行进一步稳定客户,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银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杨凯生代表介绍说,在5年前,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的交易量一年只有1万亿元,去年全年电子银行交易量超过45万亿元,今年前9个月更是达到了60万亿元。

    “据我们了解,国际上一些银行电子银行交易量占其总业务交易量超过50%,个别达到70%,而我们目前大概是35%左右。这里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他说。

    杨凯生表示,下一步中国工商银行要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进一步提高银行业竞争力的要求,通过扎实的工作,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促进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月河代表手札:灿烂的文化前景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 顾立林)十七大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凌解放)在进京之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谈得最多的是文化。听了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后,他十分振奋,与记者聊得最多的还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讨论报告之余,他写下了这段题为“灿烂的文明前景”的手札:

    又来参加党代会了。十五大、十六大连同这次十七大,我是第三次参加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了。火车站下车,我便被一群记者拦住。他们问我有什么想法?我当即答以三个“好好”:好好听报告,好好学习,好好选举。

    这是个很笼统、很概念的回答。其实,作为一个文人,自然的我想听“文化的事”要多一些,在十七大报告中,我是听到了的。

    胡锦涛同志的这个报告用在文化上的分量和用语都和以往有所变化,篇幅用了四页有余,总标题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一个社会内涵人文精神极丰富,“浸润力”渗透力与影响力极强又绵长久远,绝不是我们寻常小打小闹出几种典籍几部文学作品能体现的。按十七大报告的论述,则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很明白,是源泉。

    一个源泉的形成可就复杂了。那该是整个和谐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才可能出现这么一个源一个泉,并由此诞生出一条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我们华夏民族的历史上曾经流出这么几条河,也都是从当时的时代“源泉”中流淌出来,一直流到现在都不见干涸。大文化一旦形成真是令人惊愕咋舌的一种伟力。胡锦涛同志用了“软实力”这个词。

    历史上一些现象不可比,但可“拟”。唐代文化的伟力和国家文化特征极有“对应相和”的特征,文化是那样的风流倜傥,出来那样大气的宗教,那样令后人景仰而止的诗歌。到了清代,社会生活丰富绚丽,就有了《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有了《聊斋志异》《红楼梦》。

    现在,我们的文化也处在极大的机遇之中——这也是十七大报告中着重阐述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建设中,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揉合着文化的精髓,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又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宽松环境,在这样的文化沃土上,我们自然有理由期待异彩纷呈的灿烂。

 
 
 相关链接
· 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代表热议十七大报告
· [百姓心系十七大] 深圳:小平画像广场谈改革
· [十七大新华视点] 十七大:热度彰显信任与期盼
· 党的十七大新华时评:民生话题折射公仆心爱民情
· 出席十七大的三个农村基层党代表谈科学发展观
· 人民日报特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