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党政高级领导干部频繁接受采访 应对世界的关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0月1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 张旭东、孟娜、韩洁)1130多名境外记者活跃于十七大会场内外,捕捉闪光的中国新闻。党政高级领导干部频频现身,面对面接受采访,主动对接世界眼光。从大会开幕至19日,到梅地亚中心接受采访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已有50位左右,这一数字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党代会。

    从10月15日十七大开幕到19日,大会已安排了30多场代表团开放活动,在梅地亚中心先后安排了四场记者招待会、100多场采访活动。引人注意的是,到19日,有超过50位省部级领导干部陆续走进梅地亚中心,通过记者招待会或者集体采访的形式,面对面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面对潮水一般的采访申请,梅地亚中心采取一切可能,最大程度地安排满足中外记者的采访申请要求。光是17日,梅地亚中心从早到晚,共计安排了数十场记者采访活动,其中近半数为省部级领导干部。

    “这出乎意料,没想到采访起来如此方便。我们怀着试试看的心情递交了很多采访申请,没想到安排了这么多、这么快。”美国之音记者章明说。

    据梅地亚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收到采访申请后,在一个工作日内就可以给予反馈,提交申请的记者最快在次日就可以面对面地见到采访对象。

    解答问题透彻实在,不回避敏感问题,是会议期间境外媒体记者对在十七大上亮相的中国高级领导干部的普遍印象。

    美国侨报副总编辑乔磊说,可以感受到各位部长都尽量让记者了解他们想了解的情况,对敏感问题省、部长们不使用外交辞令。关于中国的发展,他们既讲成绩也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并且讲清楚解决问题的方向。

    一国政党的会议,能吸引世界媒体如此大规模的关注,在世界政党史上并不多见。而被各国媒体聚焦的中共十七大,被舆论称之为“透明的大会”、“开放的大会”。

    美国市场新闻周刊记者孙文华说,这次大会对外国记者采访新闻提供的便利性和开放度让他看到一个“进步神速”的中国。

    今天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已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富强的中国正日益吸引世界眼光。而面对媒体的中国高级领导干部,则是党和国家形象的一个窗口。

    十七大召开前夕,20多家中外媒体的30余名记者在9月20日应邀踏进了中纪委办公楼,参观内设机构,并与中纪委干部进行交谈……诸多活动说明,中国共产党与外界交流的形式日趋多样,党内民主与党务公开的制度化建设日趋完善。

    不断开放的中国,也让外国记者越来越深入地了解中国,外国记者采访活动更加便利。2006年国务院新闻办举办了60场左右的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各部门共举办506场新闻发布会;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共举办757场新闻发布会。

    “开放程度是空前的,我对十七大的印象是它的开放透明远远超过我的预期。中国正在以更开放的心态让世界媒体了解中国。”乔磊说,这么多党和政府部门的高级领导干部,让海外媒体直接向他们采访提问,有助于海外了解中国。

    俄罗斯生意人报评论说,与往届党代会相比,此次大会更加透明,几乎所有讨论都向媒体开放,大会新闻中心还会尽力满足安排各种单独采访的要求。日本东京新闻报道说,十七大分组会场以及领导人参与讨论过程向媒体公开,显示出这是一次“开放的大会”。

 
 
 相关链接
· 十七大现场报道:央行行长回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
· 汪光焘:"住有所居"是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重要任务
· 十七大记者招待会介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 十七大代表周伯华:将建立全方位的市场监管体系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