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宜昌10月22日电(记者 江时强、李志晖)截至10月,中国直流输电线路总长度达7085公里,输送容量达1856万千瓦,线路总长度和输送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中国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和设备制造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记者从22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的第八届国际高压直流输电用户会议上获悉,中国目前已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的直流输电工程包括:葛(洲坝)沪(上海)、三(峡)常(州)、三(峡)广(东)、三(峡)沪(上海)、天(生桥)广(东)、贵(州)广(东)Ⅰ回、贵(州)广(东)ⅠⅠ回等7个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灵宝直流背靠背工程。
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15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并成为世界上拥有直流输电工程数量最多、输送线路最长、容量最大的国家。
为优化配置能源资源,中国正在实施发展特高压输电、大核电、大水电、大煤电的“一特三大”战略。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说,到2020年底,中国将建成覆盖华北、华中、华东地区的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建成±800千伏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溪洛渡—株洲、溪洛渡—浙西等特高压直流工程15个,包括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约30座、线路约2.6万公里,输送容量达9440万千瓦。
直流输电应用于电力系统已有半个世纪。与交流输电相比,高压直流输电输送容量大,距离远,传输损耗低,节约占地走廊。目前世界上已投入运行70余个直流输电工程,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海底电缆和地下电缆输电以及电力系统非同步联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数据显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消耗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14%。中国水电资源的80%在西部,而2/3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部沿海,采用±800千伏直流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方式,可实现长距离、大规模的西电东送,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电网,加快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努力攻关、自主创新,直流输电工程从不具备国产化能力迅速发展到100%国产化率,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建设和运行特大型煤矿、水电站、火电站、核电站和超高压输电线路,发电和输电重大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

10月19日,宁夏发电集团太阳山风力发电场工程建设者正在指挥施工。据中国风能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建成91个风力发电场,总装机容量2599兆瓦。据了解,预计到2010年底,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000兆瓦,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将带动风电产业步入快车道。 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中国电力行业非凡五年:“五大亮点”影响深远
2002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活力让世界瞩目。在中国经济的列车上,一个举足轻重的行业的崭新变化也清晰呈现。
从装机规模高速发展破解电力紧缺,到“上大压小”等诸多深刻调整……5年的时间里,“中国电力”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着强大的动力之源,其自身也悄然发生一系列嬗变,发展态势引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