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综述:文化交流—俄罗斯“中国年”的华彩乐章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莫斯科11月5日电 (记者 王丹蒂 刘轶芳)俄罗斯“中国年”在举办了200多项各类活动后即将圆满谢幕。其中,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贯穿始终,向俄罗斯民众展现了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国。

    3月26日,集民乐、舞蹈、戏曲、杂技、武术等节目为一体的大型演出《春天的交响》拉开了“中国年”大幕。俄新社政治观察员科瑟列夫惊叹道,“我们看到了一个强大、欣欣向荣、底蕴深厚和细腻优雅的文明”,给“俄罗斯人带来了巨大的文化震撼”。

    此后,“中国年”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鱼贯而至:藏族歌舞诗《神奇的家园》为俄罗斯观众撩开了雪域高原的面纱,芭蕾舞剧《小河淌水》则展现了中俄艺术家联袂创作的成果,舞台剧《功夫传奇》以全新的视角展现出中华武术文化的精粹,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则在俄罗斯刮起了一场彩色旋风……此外,“北京周”、“中国西藏文化周”、吴桥杂技、沧州武术、川剧“变脸”等,一个个异彩纷呈的活动展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魅力;100多位中国艺术家集中参加的“伏尔加河艺术之旅”,把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传播到了俄罗斯人民母亲河——伏尔加河的沿岸11座历史文化名城。

    除文艺演出外,“中国年”期间举办的各项展览也吸引了俄罗斯舆论的关注。俄《消息报》以《玉雕的龙 丝绣的虎》为题,大篇幅报道了展现中国明清两代宫廷艺术的《故宫博物院藏珍品展》。而“文化”广播电台则在介绍《白色的金子——中国陶瓷精品展》时,对俄罗斯听众普及了有关景德镇瓷器的历史知识。同时,《上海博物馆精品展》《丝绸之路——5000年中国丝绸精品展》《中国民俗灯展》《中国邮票展》等也在俄罗斯各地绽露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9月举行的第20届莫斯科国际书展上,中国首次以主宾国身份参加活动,并打出了“阅读中国书 了解中国人”的主题词。在悬挂红灯笼和“中国结”的展区内,俄罗斯参观者络绎不绝。这个场景也折射出在俄罗斯方兴未艾的“汉语热”。

    对两国人民交往来说,语言是全面了解对方的一座特殊桥梁。近年来,在俄罗斯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3月参观莫斯科1948中学时,就曾手执教鞭亲自教学生们朗读汉语歌谣。而俄罗斯总统普京每当与中国记者见面时,也习惯用汉语“你好”致以问候。

    今年4月,以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孔子学院,首次进入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母校——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喀山大学。中俄双方还在“国家年”框架下,举办了大学生艺术节、大学校长论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传统友谊,巩固了中俄关系的社会基础。

    “中国年”框架内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是为期一个多月的“中俄友谊之旅·中国行”。来自12家俄罗斯媒体的近20名记者,穿行中国15个省、市、自治区,亲眼目睹并记述了“中国奇迹”。报道团俄方副总指挥、俄塔社驻北京分社社长基里洛夫说,对于这次活动的客观报道将改变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印象,并将对促进俄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理解产生积极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人文交流活动不仅是俄罗斯“中国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北京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充分肯定了中俄两国在举办“国家年”期间进行的人文交流活动。他说,这些活动深入人心,反应热烈,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了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充实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相关链接
· 综述:“国家年”助中俄两国经济合作加速腾飞
· 中方将借“国家年”良好势头推动中俄经贸关系
· 中俄界河出现冰排 气垫船开通运营
· 中俄“国家年”记者摄影比赛优秀作品展在京开幕
· 中俄印三国外长24日举行三方会晤并发表联合公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