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 周玮、廖君)“让人民群众成为文艺精品的欣赏者、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谐文化的建设者、节庆文化的享受者,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作为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组委会主任、文化部副部长、著名词作家,陈晓光认为,这是举办本届艺术节的最终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为已经创办20年的中国艺术节指出了明确的办节方向,中国艺术节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盛会,是优秀文艺作品争妍斗奇的园地和艺术家展示才华的舞台,也是人民群众欢乐喜庆的节日。八艺节是艺术的盛会,更是人民的节日。怎样体现办节宗旨的人民性,组委会费了一番脑筋。”
尽可能让群众更多享受艺术成果,陈晓光一一列举八艺节上的八大惠民措施。
一是在湖北省各地组织“唱响八艺节——群众文化月”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地参与到艺术节活动中来,充分享受先进文化建设成果。
二是设立“观众最喜爱的剧目奖”和“观众最喜爱的演员奖”,让广大群众成为艺术节的参与者和评判者。
三是在各承办城市广泛招募八艺节社会志愿者,吸纳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普通市民参与八艺节的筹备工作。
四是所有演出都限定最高票价,并推出低价票,且低价票不少于全场总座位的15%。最低票价低至20元。这个举措让有艺术消费需求的低收入人群能欣赏到优秀文艺作品,体现国家对低收入人群的关心。
五是免费送节目到高校。法国阿基坦合唱团、台湾朱宗庆打击乐团等一些精品节目将走进大学校园,让大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欣赏到优秀的节目,促进两岸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六是免费赠送价值30万元的演出票给湖北省道德模范、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军烈属等社会特殊群体,充分体现组委会对先进模范人物的敬重与关心。
七是实行购票优惠政策。购票者凭省级劳模证、军人证、学生证、残疾人证享受9.5折优惠,同时推出“亲情套餐”“家乡人看家乡戏”等系列优惠活动。
八是带观众彩排开幕式文艺晚会,慰问劳动模范、解放军、武警战士、学生、离退休老同志、环卫工人、农民工等群体,使更多的人民共享艺术佳品。此外,还打算将八艺节的节目送到农村,目前正在落实之中。
“我们在秉承中国艺术节办节宗旨和主题的同时,尽可能地包容多种艺术样式和运作机制。”陈晓光说,在活动内容上,既有国内众多艺术门类的优秀剧目,也引进了一批高水平、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外国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演出;既有政府指导的公益性演出、展览活动,也充分吸收了一些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活动;既强调突出舞台艺术表演等主体活动内容,又安排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摄影、书法、民间艺术等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既注重体现湖北特色,又兼顾展现各省区市、各民族的不同风采和各自优势,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八艺节成为一届开放、竞争、创新、多彩的艺术节。
在八艺节筹备过程中,组委会始终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节的原则。陈晓光介绍,在创作开幕式文艺晚会的指导思想上,努力避免大型文艺晚会“一次性投入,一次性消费”的弊端,不一味追求大制作,而是强化晚会的内在结构,使其成为具有内在逻辑的、完整的艺术整体。放大了可以在体育馆作为一台开幕式文艺晚会,缩小了可以在剧场长期演出。
“把钢用在刀刃上,把钱花在人民群众的文化欣赏和享受上,努力把八艺节办成一个花钱少、效果好的艺术节。”陈晓光说。
让百姓尽享文化大餐
新华社武汉11月6日电 (记者 周甲禄 张先国) 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在人们的期待中于5日开幕了。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家级艺术盛会,在艺术节上将充分展示我国近年来文化艺术事业的最高成就、最新成果。人们看到,本届艺术节不仅是艺术家的聚会节,艺术成果的展示节,还是人们充分享受精神文化成果的文化节。
本届艺术节,展演的艺术作品之多,举办的文化活动之丰富,超过以往任何一届。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本届艺术节群众参与度之高、受众面之广也是前所未有。借八艺节的东风,湖北省博物馆6日宣布从即日起免费向公众开放,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真正“归公”。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艺术节的活动中来,感受近年来我国文化艺术的新成就,本届艺术节采取了设分会场、限制票价、赠票、免费送展送戏等多种措施。荆楚大地6处分会场同时搭起了缤纷的艺术舞台,让基层民众在家门口观赏到优秀的节目;每场演出安排不少于总座位数15%的低价位票在窗口销售,最低价票不超过20元,使更多人能花小钱看大戏;还有免费送剧(节)目到高校,向军烈属以及残疾、特困等社会特殊群体免费赠送票,让更多的普通群众得以共享文化的硕果。
这一系列举措和安排,就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让更多的群众尽享文化盛宴,把中国艺术节“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宗旨落到实处。 我们为这样“以民为本”办艺术节击掌叫好。
艺术源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这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又是艺术保持勃勃生机的真谛所在。真正的艺术不是艺术家个人的孤芳自赏,不是艺术团体的自娱自乐,而是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艺术产品不是为了藏诸名山,养在深闺,而是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一台优秀的剧目,一件出色的艺术作品,只有为人民大众所欣赏、所接受,才有价值,也才有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节不仅是“艺术的盛会”,更应是“人民的节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因此,我们的艺术节乃至整个文化事业始终要不忘人民,服务人民,使之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