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农业部: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我国成功研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猪蓝耳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记者姚润丰、董峻)记者7日从农业部获悉,经大量试验和大面积临床应用证实,我国自行研制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符合规程要求,目前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农业部最新统计显示,10月1日至25日,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点29个,发病3608头、死亡710头。与9月相比,分别下降65%、87%和91%。今年上半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继续呈状散发,下半年随着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的供应量逐步加大,生猪疫情得到有效遏制。7月至8月在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高发期,生猪疫情发病率比6月份和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2006年夏季,我国南方省份发生了猪“高热病”疫情。经过专家综合分析和多次复核,确定该病毒是猪“高热病”的原发病因,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确定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后,农业部组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等有关单位科研人员全力以赴加快疫苗研制。

    截至目前,农业部已向各地调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近10亿毫升。目前所有企业生产的疫苗上市前均进行了安全检验,安检合格率达到100%;在实践应用中,除个别猪场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外,绝大部分未见不良反应。据农业部对17个省份69个市的疫苗使用效果跟踪调查,从11家企业生产的24批疫苗使用效果看,生猪注射疫苗后均没有出现大的不良反应。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应用有效遏制了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据统计,2006年我国因“高热病”发病生猪379.8万头,死亡99.2万头。今年1月1日至10月25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生猪仅为31万头,死亡8.1万头,疫情得到明显遏制。除加强综合防控措施外,疫苗的及时应用是疫情下降的关键因素。据农业部对疫苗使用情况的跟踪调查,健康猪场经合格疫苗免疫注射后,均未新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经实验室反复试验和研究证实,该疫苗对强度攻击的保护率超过80%。由于紧急防疫期间无法按规程完成效检后才发放疫苗,但追溯性效力检验表明,攻毒保护率达标的占到88.2%。根据疫苗供需情况,农业部已决定自10月25日起停止疫苗紧急批签发程序,要求疫苗安全检验和效力检验必须达标,攻毒保护率低于80%的疫苗禁止出厂。

      6月15日,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的质检人员正给猪注射疫苗。当日,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生产的首批52万毫升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专用新型疫苗经检验合格,正式下线,新型疫苗开始陆续调往生猪主产区、疫情高发区。图片来源:新华网

农业部:当前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

    农业部副部长尹成杰31日表示,目前全国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继续保持稳中有降态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304个县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疫情均得到控制

    据高鸿宾介绍,全国先后共有1030个猪蓝耳病疫点,发病猪310134头,死亡81030头,捕杀了235380头。6月份,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达到了高峰,之后逐步下降。

    在疫病防控工作中,农业部及时制定并下发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指导各项防控措施。抓好重点地区和重点猪群的免疫工作,把种猪和母猪作为免疫重点,有效保护养猪业持续生产能力。

粮农组织专家称非常满意中国防控猪蓝耳病的协作

    无论是在禽流感还是近期的猪蓝耳病疫情中,中国一直都乐意与国际社会分享信息,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非常满意”中国在疾病防控方面所提供的积极有效的协作——粮农组织专家文森特·马丁21日在曼谷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相关链接
· 全国首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向渝湘川三地发放
· 304个县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疫情均得到控制
· 农业部:我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
· 海南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口蹄疫免费强制免疫
· 农业部及各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举报电话公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