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记者 吴晶)由中法双方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治理论坛9日在京召开,来自中法两国的200多名代表以“非营利组织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为主题,探讨在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方面如何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基会理事长尔肯江·吐拉洪说,非营利组织如何在和谐社会中找准位置,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正为社会所关注。随着以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为宗旨的“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项目的成功实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正在中国社会日益显现。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杨岳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非营利组织蓬勃发展,形成规模,积蓄力量,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中国登记的非营利组织有35.4万家。全国基金会的资产总额突破百亿元人民币,年筹集资金达80亿元人民币。
杨岳说,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是当前非营利组织和公益慈善组织非常活跃的两个领域,中国不少组织积累了成功经验,希望中法双方加强交流,借鉴和推广更多更好的经验。
法国驻华大使馆代表杜丽缇说,近年来,非政府交流不断充实法中两国关系,两国非营利组织的对话,以及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对话对加强两国合作非常重要。法方将积极推动这种对话长期进行下去。
北京非政府组织信息咨询中心负责人商玉生说,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成为世界性的话题。中国非营利组织自本世纪以来得到很大的发展。随着法律法规等外部环境的不断完善,建立良好的治理机制将成为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必经之路。
据了解,20多个法国知名非营利组织将在此次论坛上介绍成功经验。中国青基会、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等中国非营利组织也将以自身的发展,讲解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据悉,中法双方曾于2005年召开首届治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