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 张淼淼)北京中心城区1.6万台20吨以下燃煤锅炉将于2007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改造,彻底告别那些“喷烟吐尘”的岁月。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表示,北京从1999年开始进行20吨以下燃煤锅炉改造工程,至今已投入25亿元,经过了近9年的艰苦努力。
与此同时,北京4.4万台燃煤大灶、茶浴炉的改造工作也已完成。北京市环保局污染源管理处副处长程英说,预计到2007年底,以上举措将削减燃煤量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4.8万吨和2.6万吨。
“小型燃煤锅炉都集中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燃烧效率低,又属于低空排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影响很大。” 杜少中对记者说,过去一到冬天,环保部门最担心的就是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增大,空气质量因此变差,现在已能感觉到冬季的空气质量达标率明显在提高。“一个月有20多天达标,这和过去比起来,冬季压力已大大减小。”
二氧化硫是北京环保部门承诺在奥运期间达到国家标准的四项污染物之一。
近9年来,为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冬季的煤烟型污染,北京市政府大量引进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不断进行能源结构调整,用清洁能源替代燃煤,已有效改善了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
据介绍,为推动改造工作,北京市政府发布实施了一系列远远严于国家要求的配套法规、标准以及各类鼓励政策。从2000年起,明确对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的单位给予补助。此外,随着燃煤锅炉改造工作的深入,由简单的改用清洁能源逐步引入节能概念,也会得到政策上的鼓励。2006年北京市鼓励燃煤、燃油锅炉改用热泵系统,对供热制冷选用热泵系统的单位,每平方米给予35元到50元的一次性投资补助。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6年,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中清洁能源比重由45.4%提高到59.9%,上升了近1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