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1月16日电(记者 李荣)公共服务部门大类之下有分属,管辖各有不同,市民往往分不清,容易“走错门”。以前,上海一些公共服务单位面对“走错门”的市民,往往采取“关门主义”,用“这不归我们管,请找其他相关单位”这样的话一推了之。如今,在排水等公共服务部门,邻居单位从“关门”转向“串门”,先把市民“请进门”,再彼此联席商议、联手解决。
上海市排水行业基层干部沈宁对记者说,市民一遇到积水或污水外溢,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污水管理所。但按照行业内的相关规定,大马路上的污水管道归污水管理所管辖;而居民小区内的下水道和污水管是归物业管辖。同样是污水,对不同的单位有“分内分外”之分。不过,管理可以有分工,污水却是流动的,“分不清隔不断”,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影响的是一个地区整体的环境形象。相邻管理单位互相“关门”,肯定不行。
记者在上海排水市南公司下属南区污水管理所采访时发现,这里与排污有关的相邻单位已建立起了“串门”机制。污水管理所主动向社区延伸服务,把“分外事”转化为“分内事”;相邻的小区物业单位也与污水管理所实行业务对接,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这个地区不少住宅有沉降现象,导致下水道变形,容易堵塞积水,居民家中坐便器“翻水”也时有发生。遇到这种情况,相关管理服务单位联手应对,污水管理所泵站连续“开车”排水降低水位,为小区疏通创造有利条件,一台流动泵站更是随时待命。
南区污水管理所相关负责人王培林说,公共服务邻居单位从关门到串门,其实质就是被动服务与主动服务之间的区别。被动服务想的就是分清界限,只做“不得不做的事”,绝不做“不搭界的事”。而主动服务想的就是协同效应,为的是“把事做好”。
目前排水服务“串门”机制还在延伸,交警等部门也积极参与。交警在巡视道路的时候,如果发现马路上窨井盖丢失、污水冒溢等现象,立即向排水部门通报,以便及时排除险情、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