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十一五”后三年我国航天工作将主抓六大方面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9日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11月18日从国防科工委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召开的第三次民用航天工作会暨全国空间应用推广交流会上获悉:“十一五”头两年,我国航天发展各项工作起步良好,为全面完成《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国防科工委将全面抓好“十一五”后三年航天发展规划的落实,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六大方面。

    全面实施重大工程:首先要抓好工程论证工作,深入开展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工程的论证,争取尽快立项;二要抓好已立项工程的组织实施,抓紧新一代运载火箭基本型工程的研制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的研制计划节点;三要抓好重大专项所涉及的关键、核心技术的前期攻关,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

    推动各类卫星的立项、研制和发射工作:推动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风云二号03批气象卫星和风云四号新型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新型海洋卫星尽快立项;要完成资源一号03卫星、海洋二号卫星、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3颗卫星的研制发射任务。

    切实推进卫星应用及航天产业化进程:要从卫星地面系统建设、卫星应用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推广等方面,大力拓展卫星应用,推进航天产业化进程。

    加大民用航天预先研究力度、增强技术储备:瞄准未来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重点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以及新材料、新器件和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重点突破大型卫星天线、激光通信、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有效载荷、先进运载技术等“瓶颈”,为航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力争实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设计寿命由目前的2至3年提高到4至5年,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寿命由目前的8年提高到稳定运行15年。

    加强政府对航天的管理与基础能力建设:鼓励社会资金进入航天领域,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融资渠道多元化,同时鼓励航天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加大自主研发投入;积极推动航天高技术向社会转化,同时积极吸纳社会上先进适用的技术进入航天领域;健全军民结合的协调、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着力解决航天产品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污染、耗能和不安全问题,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以上。

    不断扩大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未来三年,要完成中俄联合火星—火卫一探测项目研制和发射工作,建立驻俄代表处;扩展与欧洲的合作,发挥联合实验室交流平台的作用,启动中法空间天文、海洋观测卫星项目主要研制工作;发射中巴地球资源03卫星,促进卫星遥感数据在亚太地区和非洲的应用推广;此外,我国将进一步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在遥感、通信、导航等应用领域的合作,以及在生命科学、微重力试验、空间环境探测、日地物理等空间科学领域的研究,探讨夸父计划、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合作等。(记者 付毅飞)

 
 
 相关链接
· 航天科技一院及航天科工二院50周年庆祝大会召开
· 科学生活:从天上飞回来的种子对人体有害吗?
· 航天科普:为何说嫦娥一号发射环节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