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外交与北京奥运"外交部开放日活动25日举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25日   来源:新华社/外交部网站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 常璐)外交部25日举办主题为“中国外交与北京奥运”公众开放日活动,上百名公众代表与中国奥运冠军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来自18个省、市、自治区约120名公众代表通过网上报名的方式参加此次活动。外交部、奥组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向公众介绍外交工作、奥运筹备等情况,公众代表还参与趣味乒乓球比赛、在奥运横幅上签名等活动,并与中国优秀运动员代表邓亚萍、叶乔波进行面对面交流。2004年奥运会主办国希腊驻华大使、2012年奥运会主办国英国驻华大使也参加了活动。

    这是外交部自2003年9月首次举办以来的第13次“公众开放日”活动,也是今年第二次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

外交部2007年第二次“公众开放日”侧记

    11月25日,星期天,外交部橄榄厅。门外寒意袭人,厅内暖意融融。200多名参加外交部公众开放日的来宾围拢在一张乒乓球台旁,饶有兴致地观看一场难得一见的比赛。球台一方是外交部长杨洁篪和奥运冠军邓亚萍,另一方是从来宾中选出的两位乒乓好手,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杨叶丹和高阳。来回跳跃的小球牢牢抓住观众的目光,每一次精彩扣杀和救球都引来一阵喝彩和欢呼。“没想到杨外长球打得这么冲”,“老邓功夫不减当年呢”,观众你一言、我一语地评上了球。他们大多没想到,来外交部参观,看到外长当上了运动员,而外长告诉他们,运动员也是外交官。

    外交、奥运橄榄牵

    外交部橄榄厅形似橄榄、寓意和平。今天,它将同样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国外交事业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牵系在一起。大厅中央一幅绘有奥运会徽和口号的背板上,赫然标注着这次开放日的主题,“中国外交与北京奥运”。

    来宾中,有七十多岁的白发老翁,有年方六龄的学前儿童,有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有专程来京的各地各界公众代表,还有几十名北京奥组委工作人员和奥运志愿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关注中国外交,心系北京奥运。他们都希望了解中国外交,渴望表达对北京奥运的期盼和支持。

    在乒乓球赛开始前,杨洁篪部长、孔泉部长助理、北京奥组委官员,国际奥委会官员,前乒乓球奥运冠军邓亚萍、前速滑世界冠军叶乔波,以及2004年奥运会主办国希腊和2012年奥运会主办国英国的驻华大使与来宾们握手寒暄,合影留念。

    杨部长谦和儒雅、笑容可掬,他代表外交部对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奥林匹克宗旨和精神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吻合,道出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心声。我们希望利用举办奥运会之机,充分体现中国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杨部长说,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曾为世界文明发展与进步作出卓越贡献。当今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对外真诚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解决各类冲突和争端发挥建设性作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力量。举办北京奥运会有利于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有利于普及奥林匹克运动,也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事业发展。

    杨部长说,北京奥运会规模空前,我们将迎来数以千计的外国政要和嘉宾,数以万计的运动员、教练员、观众和记者。各国来宾将会看到我们国家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世界各国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定能够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十分成功的奥运会。

    来宾们为杨部长饱含爱国热情的讲话所感染,大厅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随后,英国驻华大使欧威廉发表感言。他相信北京奥运会将成为一届成功的奥运会,表示伦敦奥组委将和北京奥组委保持密切合作,学习、借鉴北京奥运会的经验,使伦敦奥运会同样取得成功。

    曾获得14次世界冠军、现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的邓亚萍在发言中感谢外交部门在国际赛事中对中国运动员的协助,希望中国观众明年做好东道主,给外国运动员热情的掌声,发扬泱泱大国热情好客的优良民族风范。

    一名奥运志愿者接过话筒,激动地表示,将在奥运期间不畏劳苦、坚守岗位,尽全力为奥运赛事的顺利进行做好服务。他的一句“We are ready(我们准备好了)!”掷地有声,道出了所有奥运志愿者的坚定决心。

    北京大学青年外交学会的一名同学代表来宾发表感言,感谢外交部为广大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外交、了解奥运的机会,表示将努力学习外交知识、支持国家外交工作,在奥运会期间展示中国当代大学生文明向上、热情开放的精神风貌。

    场上的热烈气氛不断高涨,大家迎来了意外的惊喜:远在美国休斯敦的姚明通过视频录像传来了对此次“公众开放日”的祝贺和对公众的亲切问候,他衷心祝愿北京奥运成功举办,外交事业蓬勃发展,祖国未来繁荣富强。来宾们再一次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纷纷为我国运动员心系祖国、奋勇拼搏的高尚情怀欢呼喝彩。

    外交、奥运相辉映

    外交部新闻发布厅,平日里庄严肃穆,今天却颇有几分欢快和喜庆:大厅四周墙壁上张帖着奥运宣传画,上方悬挂着奥运条幅,主席台上竖立着北京奥运会徽的展板,与台上鲜艳的五星红旗交相辉映。

    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司长刘建超欢迎大家到来。在介绍外交工作和外交部情况后,他特别提到,外交和体育都是国家兴衰的写照。旧中国外交受尽屈辱,体育事业乏善可陈;新中国外交事业蒸蒸日上,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捷报频传。他强调外交与体育密不可分,“乒乓外交”在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发挥了特殊作用,中国运动员为展示民族精神、树立国家形象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司吴海龙司长随后向公众介绍了自北京申办奥运会以来,外交部在邀请国际贵宾、推动联大通过奥林匹克休战协议、奥运火炬境外传递、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等方面所做主要工作。他表示,外交部始终与有关单位密切协调配合,大力开展奥运筹备工作。

    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惠介绍了北京奥运会最新筹备情况,表示奥运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当中。她绘声绘色地讲解奥运会徽、福娃、金牌、火炬的设计理念和其中所蕴含的中国特色。不少观众一边记着笔记,一边掏出相机,拍下她展示的每一幅图片。

    听完介绍,来宾们纷纷表示,对中国外交的卓越成就感到无比骄傲,对明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充满信心。一位从天津专程赶来的老同志说,今天我见到了杨部长,得到和外交官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了解到了外交和奥运的紧密联系。我要号召更多的人更加关心奥运、宣传奥运、服务奥运,为奥运贡献力量。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参加今天的活动,我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一定要做好奥运服务,我还要提醒自己的亲朋好友,今后在和外国人交往时,要想着国家、想着奥运会,让我们都从小事做起,共同维护中国和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小球再聚众人心

    橄榄厅,比赛还在进行,对攻异常激烈。最后一局,杨部长和邓亚萍以11比8险胜两位大学生。笑声、掌声、喝彩声在大厅内回荡起伏,大家的思绪也仿佛被带回36年前:中美乒乓球队那场著名的比赛,谱写了世界乒坛一段传世惊奇,更开启了中国外交一页崭新篇章。一名年过六旬的老同志激动地拉住一名年轻外交官的手,一定要将自己刚刚想出的几句话送给外交部:昔日小球转大球,中国外交渐兴隆,今日小球聚人心,北京奥运势必行!

    愉快的时光总是特别短暂,在掌声和谈笑声中,开放日接近尾声。一条长6米、宽1米,印有北京奥运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巨大横幅横铺在球案上。杨部长走上前,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各位嘉宾、外交官、奥运志愿者同来宾们一道,纷纷拿起笔来,在横幅上留下自己的心愿,既表达对北京奥运的祝福,也表达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繁荣、和谐的憧憬。

“小球”与“大球”互动
——“中国外交与北京奥运”外交部公众开放日活动侧记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新华社记者 常璐) 1971年,“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翻开了中美关系史上新篇章。36年后的今天,中国外交部主要外事活动场所橄榄厅里上演了一场“小球”与“大球”互动的特殊比赛。球桌一端是原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她面对的并非某位势均力敌的外国选手,而是身着北京奥运标志运动装的外交部部长杨洁篪。

    “好球”“加油!”……掌声、笑声、加油声不绝于耳,从全国各地前来参加外交部主题为“中国外交与北京奥运”开放日活动的120名公众兴趣盎然地观看这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心弦被比分紧紧牵动着。

    “奥运会与外交有着密切的联系。”杨洁篪说。“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体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心愿。我们通过举办奥运会将充分体现,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2008年8月8日,北京将举办第29届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1908年伦敦奥运会后,《天津青年》提出这三个问题。” 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惠说。“今天距离北京奥运会召开还有257天。到时,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就要实现。”

    为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外交部工作人员付出了大量心血和努力,如邀请国际贵宾、火炬境外传递、提出《奥林匹克休战决议》、国际舆论环境和新闻宣传等。

    “奥运会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密切相关。为明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保证奥运会赛事顺利进行是外交部的一项重要任务。”外交部国际司司长吴海龙说。

    2012年奥运会主办国英国驻华大使欧·威廉爵士说,希腊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英国可以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起点。明年北京奥运会将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未来伦敦也将尽力做到这一点。

    国际奥委会驻华首席代表李红、现任北京奥组委火炬接力中心特聘专家叶乔波等都参加了开放日活动。篮球运动员姚明从美国发来了视频短片,为开放日活动更增添了热烈气氛。

    奥运吉祥物火娃“欢欢”、藏羚羊“迎迎”也来到了橄榄厅,这让6岁的叶闻萱和她的小伙伴们兴奋不已。“‘欢欢’的寓意是奥运圣火,‘迎迎’象征的是大地。”叶闻萱说。“我最喜欢羽毛球,明年要去看奥运会的羽毛球决赛!”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四学生刘佳是北大青年外交学会的理事长,他说,明年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场馆恰好在北京大学,欢迎大家都去观战!

    “希望明年奥运会时,大家都能做一个热情的东道主。”现任2008年奥运会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的邓亚萍说。

    “我作为运动员在国外参加比赛时受到了当地人民热情的掌声和鼓励,希望明年所有中国人民也能将热烈的掌声和迎接送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们。” 邓亚萍说。

    趣味横生的乒乓球赛将一上午的开放日活动推向高潮,结束前,公众代表们纷纷在“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中国外交 北京奥运”的横幅前写下了自己对祖国的祝福、对奥运的期盼。

    这是外交部自2003年9月首次举办以来的第13次“公众开放日”活动,也是今年第二次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

    5月19日外交部举行2007年首次"公众开放日"活动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5月19日,外交部迎来了18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公众代表,参加2007年第一次“公众开放日”活动。在橄榄厅,来宾们簇拥在履新不久的杨洁篪部长身边,争相与他握手、合影。杨部长热情地招呼年龄最大和最小的来宾-一位75岁的退休干部和一位4岁的小朋友-站到他身边,与他们亲切交谈。在场记者纷纷揿动快门,记录下这个动人场面。

    “我很高兴第一次出席外交部‘公众开放日’活动。” 杨部长笑意盎然,向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朋友表示热烈欢迎。“你们中间有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的老同志,也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和热情活泼的小同学,我对大家对外交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相关链接
· 杨洁篪外长将出席在美国举行的中东问题国际会议
· 外交部提醒海外华商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守法经营
· 南非发生对我侨胞抢劫事件 外交部提醒注意安全
· 外交部发言人就中日韩、中欧领导人会晤等答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