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盖新房子 过好日子--宁洱地震灾区重建现场见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27日   来源:新华社

盖了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
——云南宁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现场见闻

    新华社云南宁洱11月27日电(记者 吴晶晶)救灾专用的蓝色帐篷边上,一辆辆运输车满载着各种建筑材料穿梭往来,建筑工人和灾区群众拌泥、搬砖、砌墙,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是记者日前随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走进恢复重建”采访团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镇三家村坡脚村民小组看到的景象。

    今年6月3日发生的云南宁洱6.4级地震一度让这里成为满目疮痍的废墟。而五个多月后的今天,这里已经成了一个热气腾腾的大工地,灾区人民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自力更生,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为重建美好家园而努力。

    坡脚村民小组有36户居民,绝大多数房屋在地震中严重受损,其中19户要在原地重建,另外有16户因为原址存在滑坡隐患需要搬迁。

    正在建设中的坡脚村民小组,整齐划一的两层小楼,干栏式建筑,两端翘起的屋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和不远处山坡上青翠的茶园相映成趣。坡脚村民小组是茶马古道的途经之地,这里的民房恢复重建以打造“茶马古道第一村”为目标,建成后将依托茶马古道,以深厚的普洱茶历史文化和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来发展旅游业。

    正在自家工地上干活的村民李正安说:“政府帮我们搞规划,不仅把房子建得漂漂亮亮的,今后我们还能靠发展旅游增加收入,日子会越过越好。”

    像坡脚村民小组这样提升式的恢复重建正是宁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思路之一。把恢复重建当成一次发展的机遇,变被动为主动,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让灾区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流自己的汗,出自己的力,建自己的房”,在宁洱地震灾区,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在宁洱县城,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民房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廉租房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对于一些特困灾民和需要临时周转房的灾民,政府还统一修建了500余套简易房。

    在天壁路临时安置点,70岁的朱崇仙老人正在晒太阳,她说:“我们家的房子在地震中垮了,政府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建了房子给我们住,还有专门的清洁工负责打扫,听说春节前我们就要搬到新建的廉租房里。我活了这么大岁数真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子。”

    为了帮助灾区尽快建好房子,早日搬入新居,灾区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恢复重建优惠政策,如简化审批程序、财政贴息贷款等。灾民们积极恢复生产,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在思茅区倚象镇下寨村民小组,这里的村民主要以种植普洱茶为主要收入来源。

    村民饶四正在自家院子前往拖拉机上装茶苗。他家的房子在地震中遭到了损坏,他准备贷款4.5万元把房子修好。“我家有十几亩茶园,像这一车茶苗就可以卖3000元左右,差不多3年时间就可以把贷款还完。”

    “我们不仅要盖新房子,今后还要过上好日子!”饶四的话也是灾区广大群众的心里话。

 
 
 相关链接
· 民族团结碑见证云南宁洱地震灾区民族互助和团结
· 宁洱灾区积极恢复重建
· 宁洱地震灾区:安置灾民的救灾帐篷区无火灾发生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