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1月29日电(记者刘水玉、李佳鹏)“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真是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广西近年来的实践就充分说明了科学发展的思想是多么重要!”记者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采访时,当地干部群众不断说出这样的心里话。透过广西近年根据实际创造发明的、具有鲜明广西特色的一系列新名词: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一轴两翼”区域合作、城乡清洁工程、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就可以看到广西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亮点!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新格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广西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树立了新的发展坐标,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广西地处华南、西南、东盟有关国家接合部;活跃在中国与东盟、泛珠三角、西南经济协作区等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
如何发挥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实施更加充分的开放合作,真正把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广西的决策层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和生动实践中豁然开朗:构建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重点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新格局,即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形成形似英文字母“M”的“一轴两翼”大格局。
这一新的构想不仅丰富了中国——东盟合作的内容,拓展了中国——东盟合作的空间,深化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而且充分把握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趋势,顺应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客观要求,为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寻找到了切实、具体的路径,得到了东盟国家的积极响应,站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钦州市委书记黄道伟说:“新的定位、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使我们茅塞顿开,广西发展的空间更大了,发展的平台更宽了!”
新思路产生新举措,新举措催生新气象。拥有5.5亿人口、7000多亿美元GDP的东盟,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借湾相拥,凭海起舞,渐入佳境。努力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中国沿海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的雄浑乐章开始奏响。
记者在广西看到:沿海地区深水航道、路网、供排水及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加快进行,一批石化、林浆纸、能源、粮油加工、海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汇聚,一个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好的“绿色经济区”正在认真谋划。
城乡清洁工程、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在科学发展的思路确立后,广西在更好地服务发展上、提高执政能力上、创造发展环境上下更大的功夫。
山清水秀地干净,这是留给许多到过广西的中外客人的一个深刻印象。广西建设厅副厅长周家斌对记者说:“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广西的‘特产’。”
采访城乡清洁工程,广西的干部群众往往会向你说起一个个“不扫地,就扫官帽”的故事。据不完全统计,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一年多来,全区有90多名干部因工作不力受到了问责处理,有的被撤职,有的被降职,有的被调离重要岗位,“问责风暴”席卷了八桂大地。
一些人把城乡清洁工程仅仅简单地理解为把地扫干净,其实城乡清洁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工程。城乡清洁工程的实质就是全面治理城乡“五乱”(垃圾乱扔、摊位乱摆、广告乱贴、车辆乱停、工地乱象),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高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
南宁市市长陈向群说:“城乡清洁工程作为群众的民心工程、企业的信心工程、城市的管理工程、发展的环境工程和干部的作风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干部作风和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提升了广西形象,优化了发展环境。”
广西建设厅提供的数字表明,城乡清洁工程有力地促进了广西的城镇化进程,今年1——8月,城镇基本建设投资完成813.07亿元,同比增长33.2%。
在创造发展环境上,广西还着力开展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在各级行政机关以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为重点,打一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攻坚战。全区已有12个市、42个县(市、区)设立了政务服务中心,一个多梯次的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已在广西基本建立。
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科学发展的新举措上,广西更加注重民生问题的解决、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注重城乡协调发展。
广西虽然是欠发达地区,但东西部发展的差距、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巨大。在加快发展沿海地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广西更加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今年初,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陆兵宣布,今明两年,将安排16.25亿元用于都安、大化、隆安、马山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大石山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并列为自治区2007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首。
这是广西继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东巴凤革命老区基础建设大会战之后,在落后地区进行的第三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此自治区政府一再放弃了新建政府办公大楼的计划,被称为广西最大的“民心工程”。
在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连续5年从自治区、市、县、乡四级机关和单位选派干部下基层,担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确保每一个行政村有1名县以上机关单位干部和1名乡镇干部驻村开展指导工作,每年下派干部3万多人,组成105个工作队,进驻到全区14372个行政村。
自治区基层办副主任余可进说,驻村指导员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努力当好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经济发展的服务员、社情民意的调研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基层组织建设的督导员。
记者在东兴市江平镇京族三岛见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曾秀荣,他的名片背后就赫然印着“五项主要职责”。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主要的任务就是将党的十七大精神宣传到农民家里,并积极规划村里的建设,硬化村里的道路,架设人畜饮水水管。
像曾秀荣这样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有3万多名,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北海市委书记温卡华说:“在各村派驻指导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种创新,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