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印度尼西亚巴厘岛12月3日电 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3日在此间开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博埃尔在大会发言中指出,中国等主要发展中国家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那么中国的方案包括哪些内容呢?
中国方案的全名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简称《方案》),于今年6月4日在北京正式发布。《方案》共分五部分:一、中国气候变化的现状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二、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和挑战;三、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五、中国对若干问题的基本立场及国际合作需求。
在《方案》中,中国政府提出,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同时还要调整能源结构,尽可能少用化石燃料,多生产一些可再生能源。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到10%,到2020年提高到16%。通过这些措施可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方案》是国家发改委和17个政府部门,集中多领域几十位专家,历时两年研究制定的。它的颁布实施清楚地表明,我国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也必将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的贡献。
新闻背景:《京都议定书》六问
新华社印度尼西亚巴厘岛12月3日电(记者 林小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际,《京都议定书》又一次成为高频提及的对象,关于《京都议定书》人们常常提出以下六个问题:
一、什么是《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联合国有关会议上通过的一份国际协议,2005年生效。根据这份协议,从2008年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目前已有170多个国家批准了这份协议。
二、它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一份国际协议吗?《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一份国际协议,这份协议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目前有191个缔约方,但它没有设定强制性减排目标。《京都议定书》在1997年《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它是设定强制性减排目标的第一份国际协议。
三、它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要求一样吗?《京都议定书》遵循《公约》制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的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发展中国家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限控义务。
四、发达国家的具体减排目标是什么?不同国家有所不同。比如,在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上,从2008年到2012年期间,欧盟作为一个整体要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8%,日本和加拿大各削减6%,美国削减7%,但美国2001年退出了《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这会损害美国经济。
五、它建立了什么合作机制?《京都议定书》建立了旨在减排的3个灵活合作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这些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碳交易市场等灵活完成减排任务,而发展中国家可以获得相关技术和资金。2006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已达到300亿美元。
六、什么是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是能将阳光带来的部分热量和地表释放的部分热量截留在地球大气中的气体。《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六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它们分别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氢氟碳化物和全氟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