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工商总局:我国将建立农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济南12月5日电(记者王志、张晓松)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凡5日在济南表示,我国将积极建立农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全国工商系统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工作总结现场会5日在济南举行。刘凡介绍,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和工商总局下发的《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市场监管应急预案》要求,工商总局将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并层层落实组织领导,工作措施、工作责任和人员力量,形成全系统上下贯通的食品安全预警防范和快速反应体系。

    刘凡说,全国工商部门将积极加强节日及农忙季节的农村市场巡查和应急值守,并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执法网络的作用,保障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农村市场安全有序。

    据了解,针对农村大集食品经营户流动性强的特点,今年以来,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大力推行熟食、熟肉摊位“证明登记制”,实行“每集一登”,可追溯监管,有效提高了农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今年5月18日,山东乐陵市市中街道办事处小杜村杜长兴等6名农民,赶集时买了几块熟驴肉,食用后集体中毒,其中2人中毒严重。接到举报后,乐陵工商部门立即查询当天大集熟肉经营户记录,马上就查到有毒驴肉来源于宋油坊村村民顾秀清经营的肉食店。经检验,其销售的4.8公斤熟驴肉亚硝酸盐严重超标。工商部门立即对有毒驴肉予以销毁,并据此认定责任,6名农民共获得1.2万元赔偿。

    我国将从四个环节入手加大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力度

    新华社济南12月5日电(记者张晓松、王志)工商部门将狠抓四个重点环节,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和重大节日食品市场监管,加大农村食品市场监管执法力度。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凡5日在济南召开的全国工商系统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工作总结现场会上指出,过去一段时间,食品监管的重点主要在城市,农村市场监管力量相对薄弱,措施少、力度小。因此,在一些农村地区,过期食品、劣质食品还有一定的市场。

    刘凡表示,为尽快实现农村市场秩序初步好转、食品质量明显提高,今后工商部门将从以下四个重点环节入手,加大农村食品市场监管执法力度:

    ——加强对重点地区的食品市场监管。把农村县城、集镇、旅游景区景点、车站、码头等地区的食品经营作为监管重点,突出抓好城乡接合部,以规范食品经营秩序。

    ——加强对重点食品市场的监管。把农村举办的食品交易会、大集和庙会,以及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作坊、小商店、小食品店、小摊点、小餐馆等作为工作重点,以规范食品经营行为。

    ——加强对重点食品品种的监管。把与农民日常生活消费、节日消费关系密切的食品品种作为检查重点,突出抓好粮、油、肉、蔬菜、酱油、食醋、禽蛋及其制品、饮料、糕点、酒类、水产类、豆制类、奶制类及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品种的检查,严把市场准入关,切实保障商品质量。

    ——加强对重大节日的食品市场监管。要以清明节、“五一”、中秋及“十一”、元旦及春节为重点,加强对节日食品市场的检查,重点检查过度包装、搭售商品、虚假宣传及欺诈消费者等行为,切实保障农民群众食品安全。要重点打击以“送货下乡”之名,游村串乡向农民兜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要集中力量查处和曝光一批违法典型案件,震慑违法分子。

    工商总局将逐步建立农村食品经营者“电子档案”

    新华社济南12月5日电(记者王志、张晓松)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凡5日在济南表示,为维护农村食品安全,工商总局将严格食品经营主体的经济户口和档案管理,逐步健全完善农村食品经营者“电子档案”,实现与“经济户口”的有效对接,并逐步运用计算机对“经济户口”实施网络化管理。

    刘凡在此间召开的全国工商系统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工作总结现场会上介绍,工商总局将坚持“先证后照”,把好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关。凡未取得前置审批许可、不符合登记条件的,一律不得核发营业执照。

    同时,将严把农村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依法坚决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等违法行为;结合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严格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对没有食品卫生许可证或许可证过期失效的,将及时依法取消其食品经营范围。

    刘凡说,全国工商部门还将积极引导、监督农村食品经营者严格落实索证索票、进货验收、建立台账等制度,鼓励和支持超市、批发市场等实行厂店挂钩、场厂挂钩、协议准入制度,从源头上确保农村食品的质量和农民群众安全放心消费。

    今年以来,工商总局突出加强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在年底前将坚决实现两个“100%”和一个“彻底解决”的目标,即:全国县城以上的城市食品店铺和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和社区食杂店100%建立进货台账制度;彻底解决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县城以上城市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的问题。

    “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新华社济南12月5日电(记者张晓松、王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凡5日表示,今年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以来,各级工商机关不断强化日常监管,创新监管机制体制,重点突出,标本兼治,使“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取得了显著成效。

    记者5日在济南召开的全国工商系统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工作总结现场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各级工商机关充分发挥基层工商所的作用,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对城乡接合部、农村集市等重点区域的经销假冒劣质食品、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查处,有效地规范了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和经营行为,促进了食品市场经营秩序的进一步好转,切实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前10个月,全国工商系统针对农村食品市场共出动执法人员158万多人次,检查重点食品市场24500多个,检查食品经营主体近300万户次,取缔无照经营4.78万户,吊销营业执照近3800户,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3.28万件,捣毁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窝点2856个,并对2万多吨不合格食品实施了退市。

    此外,各地工商部门还初步探索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些治本之策。如:山东在全省农村食品市场推行“一户多档制”“实名登记制”“证明登记制”和“标牌公示制”四项制度;北京、安徽积极构建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网络;辽宁、新疆实施农村食品安全分类监管;广东、大连推行市场食品准入;湖南、重庆、武汉、南京制订快速检测工作规范;江苏创建放心消费城市等。

    针对农村食品具有量多、质差、分散等特点,年初工商总局党组决定将2007年作为“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力争通过1年到2年的专项整治,实现农村市场秩序初步好转、食品质量明显提高,使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2年到3年的专项整治,使农村市场食品质量显著提高、农村市场交易秩序实现根本好转,基本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市场的商品放心安全消费。

    猪肉市场专项整治取缔无照经营户8846家

    新华社济南12月5日电(记者张晓松、王志)据不完全统计,从5月26日到10月31日,在猪肉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中,全国工商系统共检查大型商场超市、肉制品加工企业、猪肉禽蛋等副食品经营户共133万多户,取缔无照经营户8846家,查获未经检疫和检疫不合格的猪肉及制品约614吨,没收病死猪肉331吨,对查获的检疫质量不合格猪肉及制品及时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记者5日在济南召开的全国工商系统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工作总结现场会上了解到,从今年5月底以来,各级工商机关切实加大了对猪肉禽类商品交易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城乡接合部市场、经营生鲜猪肉及猪肉禽类制品小摊点的市场巡查力度,增加了巡查密度和频率,严厉查处销售注水肉、走村串乡收购病死猪、销售病死猪肉以及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行为。

    今年5月份以来,全国各地猪肉等主要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个别地方出现了收购病死猪和销售病死猪肉的现象。为此,工商总局集中精力开展了猪肉等副食品市场监管和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相关链接
· 广西:依托“农家宴”形式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网络
· 辽宁建规章制度使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初步形成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