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农业大省的"工业理想"-四川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0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12月9日电(记者 田刚)“工业兴则四川兴。”一句响亮口号,道出了以“猪粮安天下”著称的传统农业大省四川的“工业理想”。近年来,四川省创环境、调布局、强产业、建机制、引人才,多管齐下抓工业。2007年,四川经济总量在工业这个“火车头”的强劲拉动下高速增长,第一次跻身“万亿GDP”大省行列已成定局。

    “三个百亿工程”,吹响“工业强省”号角

    新中国“一五”布局、“三线”建设都曾给地处西南内陆的四川省带来过工业发展的机遇。然而,由于历史和区位等原因,改革开放以后,四川工业发展远远滞后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2006年四川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国的3%左右,这与48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8000多万人口的大省极不相称。同时,四川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企业竞争力弱,产品附加值低……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每年近千万农村劳动力远离故土打工,成为我国头号农民工输出大省。劳务输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无情的现实告诉四川人:无工不强,无工不富,一个8000多万人口的大省要崛起,工业是必经之路,这一关想绕也绕不过去。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上百亿的企业、年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和每年一百个投资上亿元的重点项目。”--2007年初,四川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三个百亿工程”的宏伟目标,“工业强省”战略全面提速。

    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亲自宣读公布了“三个百亿工程”名单。高新技术类的四川长虹和九州电器、优势资源类的攀钢集团和四川电力、装备制造类的东方电气和中国二重、农产品加工类的新希望和五粮液等著名企业都榜上有名。

    “工业强省”,这已经成为四川落实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必然抉择和全省上下的共识。

    四川各级政府迅速行动,创造环境促进工业发展,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将国家有关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政策、发展高新园区政策等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在省、市、县本级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制定新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各级政府还在煤电油气等方面千方百计增加供给,科学调度,化解矛盾,尽可能优先保证重点企业需要。

    据四川省经委介绍,在政府强力推动下,四川工业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今年1至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836.27亿元,同比增长25.4%。

    “八仙过海”,构建特色工业强市

    “工业强省”是由一个个工业强市、工业强县、工业强镇构成的。四川省委、省政府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八仙过海”,探索特色工业发展之路。以骨干企业为依托,支持产业配套和产业链延伸、产业转移以及联合重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与优势的产业和产业集群。

    --德阳市东方电气、中国二重等国字号大企业带动了中小企业配套发展,一个由数百家大中小企业构成的重大装备产业集群,在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中,产品成本降低、质量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遂宁市依托农业产业化,以工带农,以农促工。其中高金公司、沱牌酒业等企业成长壮大成为省内外知名企业,同时也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

    --成都市通过实施东郊企业搬迁,优化工业布局,推动集中发展,实现了产业升级改造和工业结构的调整;

    --攀枝花市通过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世界钒业重镇;

    --眉山市以启明星铝业为龙头,狠抓铝业产业链延伸,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纯农业市开始向工业投资聚集“洼地”转变。

    记者从四川省政府了解到,四川各地按照“工业强省”战略的基本思路,发挥资源、技术、产业三大优势,着眼于做大做强做优,使国有优势资本逐步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钢铁钒钛、天然气石油盐化工、食品、医药等支柱产业集聚。目前,围绕这些产业,工业集群正在快速形成。

    把效益提上去,把能耗降下来

    四川是我国资源大省,矿产种类齐全,水能富甲天下。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与勇气,在高速发展工业的同时,扭转粗放的发展模式,有效地扼制了能耗上升势,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今年四川省出台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 1.53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1.22吨标准煤,降低20%。根据该方案,四川将对超过环境容量指标、重点项目未达到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和落后产能淘汰未完成的地区,采取“区域限批”措施。同时,把节能减排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

    2007年6月,华能成都电厂20万千瓦发电机组关闭,在全市各界的瞩目中退出历史舞台。“十一五”期间,四川省电力公司计划关停能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16座、机组42台,总容量135.75万千瓦。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发电能耗和排放。

    据攀钢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作为西部最大的钢铁企业,攀钢一期由于历史原因污染治理任务异常艰巨。2006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产生后,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当年投资8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据悉,这个数字相当于攀钢集团的全年利润。然而,攀钢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旨在打造一个“绿色攀钢”。

    为防止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四川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并实施差别电价等政策,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目前,转变发展方式,抓好节能减排,已成为四川工业发展的核心思路。  

 
 
 相关链接
· 四川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谋划明年经济工作
· 四川南充绕城高速公路即将全线通车
· 四川出台农村土地承包实施办法对林地承包定新规
· 四川将于明年起实行新自行车销售登记制度
· 四川将在化工等领域建设五个以上国家级出口基地
· 四川启动饮用水源环境安全检查 取缔111个排污口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