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综述:中国企业成为加深中非之间相互了解的桥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1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内罗毕12月17日电(记者赵卓昀)随着中国与非洲之间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进非洲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大陆。它们在为自身和当地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日益成为加深中非之间相互了解的桥梁。

    中国四川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中川国际)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出国门的企业之一。据中川国际下属非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锦程介绍,该公司1981年进入非洲,20多年来在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乌干达等多个非洲国家承建了不少重大项目,深得当地民众的称赞。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但受地域阻隔等因素影响,双方之间的了解依然不足。李锦程说,就在几年前,肯尼亚一些官员还认为中国相当落后。例如,前些年国内曾有多个直辖市及省会城市有意与内罗毕结为友好城市,但当时的内罗毕市长阿凯奇却以“内罗毕是首都和联合国地区办事处所在地”为由而拒绝。2003年,在中川国际公司协助下,阿凯奇访问了中国成都,当地良好的市政规划与基础设施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当即与成都市政府签订协议,缔结为友好城市。回到内罗毕后,阿凯奇还下令在市内各主干道的黄土隔离带上按中国城市建设方式种上了花草。

    同时兼任肯尼亚中国经贸协会理事长的李锦程说,近年来,肯尼亚人对于中国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不少中国人对于非洲的认识却依然滞后。国内一些大企业仍认为非洲是到处战乱的不毛之地,气候炎热,疾病众多,因此不敢前往非洲投资。事实上,很多企业家到肯尼亚等非洲国家实地考察后都改变了这一看法。而在非洲的中资企业也通过自身的商贸活动,把非洲的真实情况传递回国内。

    此外,从自身长远利益出发,中资企业还在非洲积极培养了解中国语言文化的当地人才。12月4日,中川国际公司向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捐赠48万肯尼亚先令(约合7600美元),资助10名来自肯尼亚等国的学生学习汉语,他们学成后将优先被中川国际公司录用。中川国际董事长林斗明说,此次向孔子学院捐款,一方面是为了拓展中华文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公司的本地化。

    孔子学院副院长撒德全认为,中资企业与孔子学院的联手既有利于解决非洲国家普遍面临的就业问题,使孔子学院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推动学院的壮大,同时也有利于中资企业员工的本地化,使这些企业能够真正在非洲扎下根,站稳脚。

 
 
 相关链接
·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对非8项政策措施进展顺利
· 中非合作务实推进:贸易增速喜人 投资稳步发展
· 商务部:中非贸易额千亿美元目标将有望提前实现
· 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稳步发展前景好
· 中国与非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