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已出版中国民族药志等100多部民族医药著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1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刘奕湛)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18日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出版了《中国民族药志》、《朝医学》等100多部民族医药著作。

    王国强指出,中国民族医药发掘整理和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国已有35个民族发掘整理了本民族医学资料,对19个民族的83种医药文献进行了发掘整理,其中羌、侗、毛南等少数民族的医药文献发掘整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

    此外,中国还组织进行了《中华本草》藏、蒙、维、傣4种民族药卷的编纂工作,收录藏药396种、蒙药422种、维吾尔药423种、傣药400种,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我国15个民族设本民族医药的医院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刘奕湛)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18日表示,截至2006年底,全国有藏、蒙、维、傣、壮、朝、苗、瑶、回、彝、土家、布依、侗、哈萨克、羌共15个民族设本民族医药的医院。

    王国强指出,目前,全国民族药企业156家,品种906个,涵盖了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傣医药、彝医药、苗医药和壮医药等7种民族药。

    “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民族医院的人均诊疗费用大约相当于中医院的1/2,综合医院的1/3。”王国强说:“民族医药以其鲜明的特色疗效和相对低廉的服务价格,受到了民族地区广大群众的欢迎。”

    王国强同时强调,由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民族医药在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第一,各民族医药目前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些民族医药具有完整的理论学术体系;有些有部分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些有民间经验和验方,医学资料处在整理阶段;有些尚待发掘整理;各民族医药都面临着加快推进理论与学术进步、适应新时期群众需求的紧迫任务。

    第二,民族医药发展不平衡,基础薄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人才缺乏的现象比较普遍,科学研究起步晚。有些民族医药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健全,但缺乏竞争力,仍需加强基础建设;有些只有医疗机构或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等方面面临很大困难;有些尚无机构,缺少载体,难以有效地开展发掘整理等工作。

    第三,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疾病预防诊断和救治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学术进步和事业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发展,各民族群众保健防病治病选择日趋多元化,民族医药原有的优势领域受到较大的冲击。

    14所教育机构开展民族医教育 藏医蒙医设博士点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刘奕湛)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18日指出,目前,全国共有14所教育机构开展了藏、蒙、维、傣、壮、苗等民族医药专业和中医专业民族医药方向教育,在校生约1.7万人。

    王国强透露,藏医、蒙医均已开展了博士、硕士学位教育。他说,目前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重点学科4个,部分省市也确立了一批省级民族医药重点学科。已经出版教材包括藏医25门、蒙医10门、维医26门、傣医6门、壮医12门。

    民族医药继续教育得到重视,近十年在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中,共有55人次民族医药指导老师培养了76名继承人。开展了乡村医生民族医中专学历教育和乡镇卫生院民族医临床技术骨干人才培养工作。

    “目前藏、蒙、维、傣四种民族医已经开展了医师资格考试,全国民族医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总数为5418人。”王国强说。

 
 
 相关链接
· 教育部卫生部中医药局签共建北京中医药大学协议
· 吴建伟、高思华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 中医药局出台加强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导意见
· 中医药局开展中医寻医指南工作 合格医院可查询
· 中医药局开展中医寻医指南工作 合格医院可查询
· 中医药局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