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12月20日电(记者 白冰)年终岁末,盘点2007年香港经济最大的亮点,当属行政长官曾荫权宣布将致力推动10项重大基建工程上马,以加强香港与周边区域的融合,巩固香港作为全球经济枢纽城市的地位,为香港未来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曾荫权宣布将推动的10项重大基建工程包括:广深高速铁路、港珠澳大桥、港深空港合作、港深共同开发河套、西九文化区、启德发展计划、新发展区、南港岛线、沙田至中环线、屯门西绕道及屯门至赤鱲角连接路。
据预计,这10项重大基建工程涉及资金2500亿港元。当这些项目完成、投入运作至成熟阶段,每年可为香港经济创造1000亿港元增加值,同时额外创造25万个职位。
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戴道华说:“施政报告提出的10大基建项目中,港珠澳大桥、启德发展计划、西九文化区等无一不与贸易、物流、旅游和文化产业密切相关。对香港经济中长期发展将有极大支持。”
“在经历了多年财政赤字的困扰后,香港特区政府的经营及综合账目在2005/2006财政年度达到收支平衡。目前,特区政府财政状况已经根本好转,施政报告推出这些大型基建是合理的。”戴道华说。
受惠于经济向好、企业盈利、股票市场交投旺盛以及物业市场稳定,2006/2007财政年度,特区政府综合盈余达到551亿港元,提前3年完成消灭财政赤字的目标。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刘佩琼说:“香港市民与特区政府共同度过了艰难时光,有了财政盈余的特区政府及时想到了回馈市民。”
此间有关人士分析,从香港推动10大基建的时机看,一方面香港财政恢复盈余,本地及国际财团恢复了对香港投资的信心;另一方面香港建造业长期不景气,业内劳工就业机会与收入持续萎缩,很需要尽快上马大型基建项目。“10大基建项目捏起来形成一个发展概念,可以振奋人心,让市民看到特区政府推动经济的决心和时间表。”戴道华说。
国际知名投资银行摩根大通发表报告说,香港的10大基建能创造就业、提升工资水平,尤其能改善建筑业及运输业就业情况,并加强与内地的经济融合。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认为,经济规模增加,生产力也得以提升,便可有助于纾缓通胀压力,因此特区政府正研究加快10大基建工程上马,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生产力,纾缓通胀压力,尤其可以缓解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压力。
香港工商界表示,10大基建项目对未来香港挖掘商机,创造就业,增加收入将产生巨大效益。港岛南区地铁线、沙田至中环线、西九文化区等市内大型工程的展开,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带动相关行业的兴旺,并对改善就业发挥重大作用。
“这些大型基建项目的陆续落成,对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文化及创意工业的发展,促进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合作,也将产生巨大效益。这显示了新一届特区政府在振兴经济、促进民生、推动香港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务实和负责的态度。”香港经贸商会会长李秀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