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纽约12月23日电(记者王建刚)在经历了今年的一系列产品质量风波后,美国普通消费者是如何看待“中国制造”的呢?在圣诞节购物旺季中,记者通过采访发现,美国消费者仍在大量购买产自中国的玩具,而“中国制造”也如同往年一样,继续成为美国圣诞节购物旺季中的主角。
记者日前来到纽约曼哈顿岛一家名为“玩具反斗城”的商店采访,随手从货架上抽取了20件玩具,查看产地标签,全部为中国制造。记者在纽约其他几家玩具店抽查的结果也大致如此。除少数玩具产自越南、马来西亚和美国本地外,绝大部分均来自同一个产地——中国。
在“玩具反斗城”的二楼,一位名叫莎玛雅·古思坦斯的年轻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一共买了17件玩具,其中包括芭比娃娃、电动汽车、毛茸玩具、小饰品和玩具手机等,打算送给4岁的女儿和亲朋好友的孩子。
古思坦斯与记者一起查看了产地标签,其所购买的玩具全部产自中国。对此,古思坦斯并不感到惊讶。她开玩笑说:“在我印象中玩具都是中国生产的。” 她认为,中国产玩具“品种实在太丰富了,价格也可以接受”。
关于中国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大多数美国消费者的态度都比较客观和理性。在“玩具反斗城”,来自新泽西州的电脑工程师迪克·肯特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评价中国玩具被召回一事时说,“这么多消费者还在购买中国产玩具,说明他们仍喜爱中国玩具。”他认为,“任何产品出现问题都是正常的,而一味指责是不公平的”。
记者通过进一步采访还发现,中国制造的玩具在美国市场上具有内在的优势,比如价格相对低廉、产品丰富等,这一点得到了许多美国消费者的认同。
在位于纽约昆士区罗斯福大道的“KB玩具店”,来自南美的移民桑杰斯·苏伊杰对记者说:“中国商品品种齐全,价廉物美,最适合我们这些低收入家庭。”他还说:“如果商场里的玩具都是美国等富国生产的,孩子们就不可能得到这么多又便宜又好的玩具了。”
有关中国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一度被美国媒体炒得沸沸扬扬,部分美国媒体的报道夸大其词,有失偏颇。关于这一点,美国一家网络媒体的撰稿人鸾达·赫本对记者说,“美国媒体的报道值得反思。”
她认为,中国玩具的质量问题既有中国生产商的责任,也有美国玩具商的设计问题,但美国媒体的报道给人的感觉是,问题完全或主要是由生产商造成的,“这有失公允”。
赫本还说,美国也会经常发生一些食品和其他产品的安全问题,这是可以理解的。对于此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媒体应进行全面和客观的报道,而不仅仅是一味地批评和攻击某一方。
通讯:中国玩具成为俄罗斯市场主力军
新华社莫斯科12月23日电(记者刘洋)圣诞将至,莫斯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岁末购物高潮。记者日前走访了俄罗斯最大的玩具及礼品连锁店“儿童世界”等多家商场,发现中国制造的玩具已成为俄罗斯市场上的绝对主流,并得到了消费者的充分认可。
冬天的莫斯科街头寒气袭人,走进位于红场附近的“儿童世界”卢比扬卡店,仿佛坠入温暖奇幻的童话世界。白胡子的圣诞老人、憨态可掬的毛绒土拨鼠、五光十色的圣诞树挂饰……成千上万种圣诞商品错落有致地挤在数百平米的购物大厅中,等待着购物者的挑选。
“没错,我们这里的玩具基本上都是中国产的”,售货员列娜不等记者问完便答道,“中国人做玩具很在行。你看,标签上有俄罗斯质检部门的合格标志,质量绝对没问题”。
记者随手从货架中拿起一只毛绒小熊,产品标牌上各种信息齐全:产地中国广东东莞,进口商为莫斯科一家公司,标价319卢布(1美元约合25卢布),符合俄罗斯国家质量标准。记者查看了几十种商品,除了极少数圣诞树产自芬兰、小挂饰产自乌克兰外,其他毛绒及布艺玩具等全是“中国制造”。
商场值班销售主管瓦莲京娜·谢尔盖耶夫娜说:“过去,老百姓对中国商品的印象好极了,中国日用品都是抢手货。现在中国玩具卖得很不错,我们的货架都被中国产品占满了,基本上没有顾客因为质量问题来退货。”
瓦莲京娜还告诉记者,中国大厂商及西方知名品牌在中国组装的玩具质量都不错,但少部分中国产品仍存在一些小问题,如不注重包装,做工不够精良,设计上缺乏新意。此外,一些玩具的市场针对性不够好,似乎不是专门为俄罗斯儿童设计的。
她特地向记者展示了一款地球仪,只要用电子笔指向地球上某处,地球仪就会发声,介绍此地的名称及人文地理情况。“创意非常好,美中不足是只能说英语,为什么不说俄语呢?8岁的孩子都能听懂英语吗?很多发声玩具都有类似问题,顾客们觉得非常遗憾”,瓦莲京娜对记者说。
记者在商场内发现,年轻女性顾客在圣诞购物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比携带儿童购物的家长还多。莫斯科大学二年级学生阿克桑娜说,圣诞节快到了,她和不少同学都来买礼物。“我不在乎玩具在哪里生产,只要能过自己眼睛这一关,就会购买”,阿克桑娜认为,部分中国玩具在设计上还欠缺一些可爱的元素,但质量是可靠的。
据了解,“儿童世界”在俄罗斯20多个城市有87家分店,各分店进货渠道一致,货品情况也基本相似。记者又走访了一些大型超市及莫斯科其他的玩具和圣诞用品商店,“中国制造”也都是主打商品,可见今年圣诞俄罗斯人购物,中国玩具仍是主角。
通讯:“没有中国商品,阿根廷人将度过一个昂贵的圣诞节”
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2月23日电(记者宋洁云 冯俊扬)随着圣诞节的临近,阿根廷的节日气氛已经非常浓厚。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家家乐福超市里,47岁的路易斯·贝尔蒂正带着家人大肆采购。他们的购物车里堆满了圣诞彩球、彩灯、蜡烛、玩具等各种节日商品,还有几样小家电。
贝尔蒂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购物车里的节日商品大多来自中国,而在他们购买的小家电中,微波炉和烤面包机都是中国品牌。
“我们全家从头到脚几乎全是中国商品,”贝尔蒂笑着对记者说,“衬衣、牛仔裤、运动鞋,都是中国商品,因为它们价格便宜,而且质量也很不错。要是购买其他国家的同类服装,价格至少要高出50%”。
贝尔蒂的妻子玛丽亚娜说,今年以来,阿根廷物价上涨得非常快,中国商品在抑制阿根廷通货膨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要是没有中国商品,我们和许多阿根廷家庭都要度过一个昂贵的圣诞节”。
玛丽亚娜的观点从阿根廷华人超市公会秘书长米格尔·卡尔韦特那里得到了证实。卡尔韦特对记者说,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阿根廷在亚洲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从中国进口的各类产品逐年增加。在阿根廷的各大超市中,来自中国的日用品、服装和五金家电产品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十几年前,阿根廷超市卖中国商品还是新闻,现在进入任何一家阿根廷超市,如果里面没有中国商品,那可真成了新闻。”卡尔韦特说。
阿根廷华人超市公会主席陈大明说,阿根廷民众对中国商品的印象越来越好。这与中国商品及阿根廷华人超市在稳定物价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不无关系。
阿中商会执行秘书埃内斯托·塔沃阿达对记者说,目前对于中国产的商品,阿根廷社会基本有三种态度,那就是消费者欢迎,生产商抵制,政府居中协调。消费者对于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非常欢迎,因为中国商品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成本;一些制造业者因为中国进口商品挤占了部分市场份额,对他们的生产和销售产生影响,于是想方设法抵制中国商品;阿政府则采取了中间立场平衡各方利益,为了照顾生产商情绪对中国进口商品实行各种限制,为了平抑物价又不得不向中国商品打开大门。
塔沃阿达说,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阿根廷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且发展潜力惊人,这是无法扭转的大趋势。
他认为,中国商品要在阿根廷市场站稳脚跟一定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打算。他建议,中国政府和海关应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以免损害中国商品在阿根廷的形象;中国应该设法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大量廉价商品进入阿根廷市场,没有赚取太多利润,却给阿制造商提供了倾销的口实;此外,目前日本和印度等亚洲国家积极筹划和阿根廷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在这方面也应该有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