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后勤
——专访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李买富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人民日报记者 袁建达 新华社记者 胥金章、徐壮志)经胡锦涛主席批准,中央军委日前颁发《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
“这将大大加快我军后勤的现代化步伐。”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李买富中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军后勤正处于传统后勤向现代后勤全面转型的过渡期
记者:我军后勤目前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李买富:从早期的人背马驮、埋锅造饭起步,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军后勤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改革,供应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综合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保障了我军作战和建设的需要。
目前,我军后勤正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阶段和信息化全面发展的起始阶段。
记者:从在济南战区实行大联勤到社会化改革,我军后勤领域的改革近年来可谓动作频频。
李买富:2007年4月,在经过为期3年试点后,济南战区在全军率先开始实行大型联合后勤,此举标志着我军的战役后勤保障力量开始从各军种长期“自建自享”走向“集中统管,三军共有”。
从2000年全面展开以来,全军部队围绕减轻军队办社会负担、提高保障效益,大胆改革,社会化保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在5200多个营区实行了物业管理,数十万人的饮食、医疗保障实现了社会化,96%的军队被装物资由社会提供,通过改革,共精简各类保障人员6万多人。
但,从世界范围内的军事变革和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来看,我军后勤与世界新军事后勤变革发展的潮流、与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这就迫切需要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后勤变革,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努力把机械化半机械化军事后勤形态改造成为信息化军事后勤形态,使后勤的组织结构、科技水平、装备设施、保障理论等都得到质的跃升,实现由陆军主导型后勤向三军一体型后勤转变,由封闭型后勤向开放型后勤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后勤向科技密集型后勤转变,由经验管理型后勤向科学管理型后勤转变。
记者:为什么提出“全面建设现代后勤”?
李买富:提出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是军队后勤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2005年,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提出了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构想。这一战略构想的根本出发点就是着眼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全面提高综合保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保障体制改革,创新保障方式,发展先进保障手段,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归根结底,就是要努力使后勤现代化水平与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相适应,后勤保障能力与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相适应,保障我军能够在各种复杂形势下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一体化,社会化,信息化,科学化——我军现代后勤的四大标准
记者:我军建设现代后勤的目标是什么?
李买富: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内涵广泛而深刻,标志性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保障体制一体化,保障方式社会化,保障手段信息化,后勤管理科学化。
保障体制一体化,就是坚持三军一体化目标不动摇,按照联勤机构三军编成、保障实体统管共用、供应保障统一组织、后勤管理分工协作的思路,搞好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继续完善大联勤改革,建立能够适应保障多种作战任务、多种作战样式需要的一体化后勤保障体制。
保障方式社会化,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纳入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能依托社会保障资源办的事都要实行社会化保障,把军队后勤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
保障手段信息化,就是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加快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发展,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和信息资源,推进后勤信息系统与保障装备、保障设施的一体融合,构建信息化保障平台,逐步实现保障需求实时可知、保障资源实时可视、保障活动实时可控,为提高后勤指挥手段与保障效能提供有力支撑。
后勤管理科学化,就是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勤俭建军,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思想、方法、技术和手段,对后勤保障与建设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保障力、要战斗力,建设节约型后勤。
记者:这是不是意味着要对我军现行后勤体制进行深层次的变革?
李买富: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是新世纪新阶段后勤建设发展的战略工程,是在军队后勤领域进行的一场深刻变革,肯定有大量困难和挑战。但这是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军队后勤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不管有多难,一定要走下去,坚决按计划走下去。
我们将建立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质量效益评估标准,定期组织检查评估。
时间表: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后勤
记者:我军实现后勤现代化有没有时间表?
李买富:根据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后勤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计划,我军将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
2010年前,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将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具备应急作战后勤保障能力;到2020年,全面建设现代后勤任务基本完成。
记者:能介绍一下当前的工作吗?
李买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着眼提高保障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加紧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着眼实现三军后勤保障一体化目标,深化和推进大联勤改革;着眼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保障体系,进一步拓展后勤保障社会化范围;着眼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大力加强后勤装备和信息系统建设;着眼降低军队建设成本、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狠抓以标准制度建设为重点的后勤科学管理;着眼适应国家政策制度创新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调整完善后勤政策制度;着眼全心全意为部队服务、为基层官兵服务,不断提高供应保障水平;着眼培养具有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军事后勤人才,加强后勤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建设。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更花钱还是更省钱?
记者:全面建设现代后勤,代价昂贵吗?
李买富:对现有体制进行深层次变革,确实需要一定的代价。但是,我们提出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这一构想,就是基于主动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新要求,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方针,使后勤建设发展与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军队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因此,我们提出这一构想,是因为国家和军队建设发展有这样的需要,也是因为国家和军队有能力负担这一代价。
这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大,为保障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撑。但国家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军队现代化建设需求与经费供应相对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因此,在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时,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后勤建设与保障路子,把有限的军费管好用好,用在刀刃上,用出效益来。
记者:可不可以说,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在本质上就是一个更高效更省钱的体制?
李买富: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同时也必然是节约型后勤。无论是保障体制一体化、保障方式社会化还是保障手段信息化、后勤管理科学化,其目标都是更好地更有效地提高保障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这“四化”中的每一化,都包含着“省钱”的内涵。
如:打破三军各自独立的保障体系,实现保障体制一体化,就能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告别军队“办社会”的过去,实现军队营房维护管理社会化和军队人员住房分配货币化、供应社会化制度等,也能为军队节约经费;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保障手段信息化,后勤指挥和保障效能就可以大大提高;而健全决策和监管机制,健全法规制度,规范军事经济秩序等后勤管理向科学化转变的措施,更将为建设节约型后勤提供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