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江国成、王优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6日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详细介绍了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发展战略和目标、全面推进能源节约、提高能源供给能力、促进能源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深化能源体制改革,以及加强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等政策措施。
白皮书指出,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目前,中国能源产量居世界第二,具备了较强的能源生产供应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将首先立足于国内能源资源,着重优化能源结构,努力提高供应能力,以国内能源的稳定增长,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
白皮书强调,“中国过去不曾、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对世界能源安全构成威胁。中国将继续以本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为维护世界能源安全作出积极贡献”。中国能源的发展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将给国际市场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白皮书说,煤炭、石油的大量开发和利用是造成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全球气候变化,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促进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我国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地球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主席令第七十七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七十七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布,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7年10月28日
《能源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全文)
开展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根据《立法法》关于“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的要求,我国能源领域的基础性法律——《能源法》起草工作从一开始就坚持广开言路、集中民智、开门立法。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目前起草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形成了《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两部门公布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为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基础研究水平,解决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发展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方面的国际合作,推进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国际化进程,科技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现予发布。
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目前,国内企业和社会公众节能降耗意识进一步增强,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统计,2006年,全国万元GDP能耗为1.206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1.33%,是2003年以来首次下降。今年上半年,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2.78%,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87%。前三季度,能耗持续下降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发展,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
节能减排掀起全民行动 "硬约束"指标"保驾护航"
广西来宾一企业的技术人员在污水处理池内检查设备运转情况(11月14日摄)。目前,广西制糖新榨季已开始,针对当地制糖等行业能耗高、排污量大的客观实际和产业特点,广西政府与企业联手,依靠技术创新,通过综合利用、资源再生等途径,着手打造糖业节能减排循环产业链。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2007年,中国节能减排行动正在向纵深推进。英国一家媒体用“全民运动”来形容中国的这场行动。
从去年起,各地钢铁、电力等重点能耗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展开,并置于政府重点监管之下,而自政府机关到每个百姓也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小事开始,认真履行“节能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