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全国中小学形势教育大课堂开办纪实:共话新蓝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28日   来源:新华社

    共话“未来新蓝图”
——全国中小学“形势教育大课堂”开办纪实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 吴晶 隋笑飞)用2007分别减去1921、1949和1978的结果是多少?……12月28日,全国1亿多中小学生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第六次同时上“形势教育大课堂”,做起了特殊的算术题。

    算术题看似简单,实际却象征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已有86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已整整58个春秋;改革开放走过了29个年头——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后2个多月的时间里,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形势教育大课堂”,就是用这种中小学生感兴趣、听得懂的方式,将国情、党情、社情、民情生动地展现出来。

    在祖国大地建立德育大课堂

    让全国1亿多中小学生同时同上一堂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

    无论教室外是农田、村舍,还是高楼大厦,全国的中小学生都在分享着同样的感受。云南民族中学高一(3)班的藏族学生陈晓丽感到新奇而激动,她说:“我十分自豪自己生长在一个飞速发展的国家。”

    “形势教育大课堂”得以开设,归功于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投入。我国自2003年底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截至今年底中央和地方共投入111亿元人民币,项目覆盖中西部农村教学点7万多个,小学25万余所、初中29万余所,惠及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

    为了确保电视和远程教育信号清晰、通畅,远程教育网覆盖的中小学都要提前接收,反复试播。东部地区的许多省市协调当地电视台全程转播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西部地区有的省份翻录光盘分发到县一级教育部门,确保没有条件接收信号的地区和学校也能按时上课。

    课程主讲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靳忠良说:“这是一部中小学版的红色经典,世界还没有几个国家投入制作类似的教育片。”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办公室主任、基础教育司副司长高洪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辉煌成就为我们上好中小学的德育课程提供了机遇。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我们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形象说故事,深入浅出讲道理。

    为此,教育部和中央文明办从今年2月开始策划,组织专家收集素材、反复研讨、形成教案,进行试讲,根据中小学生的意见进行修改。全国各级团组织也积极协助各地学校开展了解家乡的社会实践和交流感想的团队活动。

    每节短短45分钟的课程,需要教师从权威报告中收集材料;每一分钟的画面,都是从几百分钟的画面中反复筛选。

    精良的制作,使学生的投入程度大大提高。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说:“这堂课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吸引并打动学生,创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北京玉桃园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谈蓓说:“集中上课保证了每位学生都有时间看到学到,弥补了基层中小学校形势教育资源的不足。”

    云南民族中学学生部副主任贾云说:“这堂课让身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也有机会听到来自北京名师的讲课。”

    高洪说:“有了远程教育的平台,祖国大地处处都是德育的大课堂。”

    祖国的发展就是最鲜活的教材

    过去,北京市陈经伦中学特级教师王苹在上思想政治课时,经常面对着“有代沟”的学生“犯难”。可是在担任“形势教育大课堂”的主讲人后,学生的反应深深触动了她。

    通过这堂课,很多学生第一次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不少学生在课后追问王苹:我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高洪说,“讲什么,怎么讲”一直是中小学德育面临的课题。在德育课丰富的内容中,爱国无疑是最重要的。要教育当代中小学生爱国,首先要帮助他们了解祖国。祖国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就是最鲜活的教材。

    “形势教育大课堂”用讲故事的办法告诉学生“祖国是什么”:第一课“生活新变化”从铁路列车提速讲到青藏铁路通车,再讲到农民的致富路,告诉学生们生活变好了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好。

    第二课“社会新气象”从小家要有亲情、有规矩讲到国家民主法制的发展、社会风气的改善、和谐社会的构建。

    第三课“农村新面貌”帮农民看账本,种粮不缴税,上学不交费让农民的负担越来越少。

    第四课“科技新发展”从敦煌壁画飞天梦讲到“神州”载人航天和“嫦娥”月球探测工程成功,又从袁隆平的水稻讲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五课“国际新形象”从“中国制造”说到“中国文化年”、“汉语热”,再讲到中国正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

    参与课程制作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主任贺军说,要告诉学生祖国不是与己无关,而是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一切。

    联想到回家的旅程越来越便捷,北京西藏中学高二学生德吉拉姆说:我从生活的发展变化,真正感受到国家的成就。

    北京西藏中学校长李士成说,过去我觉得学生不爱听大道理,那就不讲。现在看来,讲大道理没错,而且必须讲,关键是怎样讲。在“形势教育大课堂”中,有很多“数字翻译”给同学们带来了“头脑风暴”。例如,“2003年至2005年政府投入500亿元为农村修路”被变成了“建成的农村水泥路、柏油路可以绕地球4圈”。

    8亿件服装换回一架波音飞机让同学们感叹,一些地区仍然贫困也引发同学们的思考。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王鑫雨说:“我觉得自己的生活很幸福,也发现还有很多人需要帮助。”

    王苹说:“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祖国才会亲切,带领各族人民把祖国建设好的党才会亲切,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热爱才会发自内心。”

    共话“未来新蓝图”

    今年10月23日,党的十七大刚刚胜利闭幕,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召开第一次会议,专门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行研究部署。会议特别要求“要切实抓好党的十七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立刻调集骨干力量,对“形势教育大课堂”的内容进行调整、充实,努力用贴近学生的语言和形式,帮助他们学习和领悟党的十七大精神。

    在过去的五堂课上,同学们记住了搬入新房的棚户区一家人、可以免费上学的复学孩子、把路挖断又修好的农民、在普通岗位上搞技术发明的工人、申奥成功时老百姓眼中的泪花……

    同学们明白了为什么党的十七大报告说,国家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理解了为什么要又好又快地发展,要科学发展。

    同学们更想了解,未来的祖国是个什么样?自己的未来又是什么样。

    在第六堂课——“未来新蓝图”中,主讲人还是用算术题帮助同学们看未来:2020年和2050年分别距今还有几年?到2020年,同学们大多走上了工作岗位。你们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贡献,也分享了成果。到2050年,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你们也将步入人生收获的季节……

    就这样,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生动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理论与同学们的距离不再遥远。

    “形势教育大课堂”的每一课都会联系到当代中小学生,都告诉同学们再大的事情也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主讲人告诉同学们:多少代中华儿女民族复兴的梦想就在你们的手中实现,你们是幸运的一代,更是肩负重任的一代。你们应从现在开始,逐步树立远大志向,并把这个远大志向,落实在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

    “未来新蓝图”一课在《祝福祖国》的歌声中结束。北京市159中学的同学们纷纷在“爱祖国从我做起”的条幅上签名,写下充满感情的寄语。校长李焕萍说:通过“形势教育大课堂”,学生们懂得了“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应该具有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自然;我们的使命就是要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全国各地的同学们都在畅想自己和祖国的未来。

    “国家的宏伟蓝图将为每个孩子的心灵送去阳光,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动力。”高洪说。

 
 
 相关链接
· 河南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累计覆盖面达到100%
· 天津市委召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会议
· 重庆关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意见
· 我国远程教育年底覆盖我国一亿多农村中小学生
· 甘肃逾395万农村中小学生受益现代远程教育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