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北京、青海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2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刘浦泉)北京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2月28日至29日,以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为组长的国务院专项整治检查组对北京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

    据北京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主任张志宽介绍,北京市专项整治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以奥运会在京召开为契机,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作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保障首都安全稳定大局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北京市以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聚集地区为重点,以31个奥运会竞赛场馆、15个非竞赛场馆、45个独立训练场馆、奥运签约饭店、7个重要交通场站周边、旅游景区、繁华街区和民俗旅游区为重点区域,结合市场秩序和环境综合整治,对存在较大质量安全隐患、严重扰乱生产经营秩序和居民正常生活的非法生产经营现象实行集中治理。

    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加强对监管薄弱环节或盲点的政策研究,积极妥善地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比如:对因规划、拆迁等原因不能办理行政许可的无证照经营者实行临时性住所使用证明制度,批准其短期经营;适当调整食品生产经营设施、面积等准入标准,减免环评费用,督促无证照小作坊、民俗旅游业餐饮服务者办理相关证照并进行质量安全承诺;逐个解决建筑工地食堂、农民工子弟学校食堂以及在市场、超市内从事现场加工制作食品的卫生许可问题,将在居民住房中为中小学生或学龄前儿童提供就餐服务的“小饭桌”等场所纳入监控,消除监管盲区。

    北京市还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组织网络和控制机制,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市、区、街道(乡镇)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90%的社区和行政村设立了食品安全监察员、监督员、信息员,并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的科学评估、市场准入、监测与监督抽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信息归集发布和日常监督协调六项机制,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和监测抽查结果予以科学评估、综合执法和统一发布。

    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组认为,北京市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国务院规定的8个方面的专项整治,而且自加压力,实现了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监测范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持证生产等14个100%的工作目标,成效显著。同时,北京市还创造了大学生村干部担任食品安全监管员等先进经验,对全国其他地方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  

青海:从批发源头保障百姓食品安全

    新华社西宁12月29日电(记者顾玲)冬日的西宁寒冷刺骨。29日上午9点,青海省最大的综合批发市场西宁市海湖路综合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里,新鲜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已被摆放在农药残留速测仪器上接受检测。

    检测站站长陈雷对国务院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检查组的成员说:“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检测出蔬菜上农药的残留程度。”

    27日至29日,以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汪永清为组长的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验收组在青海进行检查验收。他们深入批发市场、农村蔬菜大棚等地,现场检查青海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

    青海省副省长骆玉林说,青海省地处边远,经济欠发达,气候条件恶劣,全省80%的产品都从外地调入,省内边远农村牧区许多小食杂店的产品和原料往往通过批发商购进,因此在流通环节上批发市场是保障老百姓食品安全的源头。

    为了从源头上杜绝有毒、有害农产品进入百姓餐桌,青海省在西宁市海湖路综合批发市场、乐都县东部蔬菜批发市场及青垦市场建立健全了蔬菜农药残留速测点,并为互助土族自治县、乐都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等11个县的农业部门配备了农药残留速测仪器。

    在当日的现场检查中,国务院检查组成员翻开海湖路综合批发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检测记录,上面清晰地记载着检出的不合格产品名称及处理办法。陈雷说:“我们每周都会检出三四种不合格产品,在工商部门的配合下,这些产品将被销毁和退市。”

    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汪永清说:“下一步,青海还要继续加强对流通领域特别是批发环节的规范和监管,牢牢抓住流通这个环节,确保不安全的产品没有销售平台,同时要继续引导小作坊逐步走向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相关链接
· 广东安徽四川等地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整治效果明显
· 新疆曝光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违法典型案例
· 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国开通食品安全分析预警系统
· 上海浙江新疆等地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整治见成效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