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洱海之水金不换—云南大理控制洱海污染修复生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2月30日   来源:人民日报

两名滩地协管员正在清理洱海湖面的水草。李维江 摄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保护洱海,我们更得加把劲!”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环保局局长许映苏说,“2003年蓝藻暴发时,洱海水质迅速恶化,我当时心急如焚。现在虽然初见成效,但依然如履薄冰,来不得半点松懈。”

    在云南大理采访,记者深切感受到,经过这些年的治理保护,“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洱海”、“洱海之事无小事,洱海之水金不换”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我们从课本上懂得了保护洱海的知识,现在同学们看见有人在洱海边乱丢垃圾或是不爱护环境,就会上去制止。”大理市银桥镇新邑完全小学五年级学生杨锦洁,向记者诉说她对洱海的关注。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是大理人的“母亲湖”。但是长期污染导致湖水富营养化,洱海于1996年和2003年两次大规模暴发蓝藻,湖水的透明度从4米骤跌至0.5米,水质也一度下降到IV类。位于洱海西岸的银桥镇新邑村委会主任杨宏说,当时把手伸进湖水,出来满手绿,坐在家里就能闻到随风飘来的臭味。

    近几年,大理市对洱海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科学治理。为实施洱海生态修复,控制面源污染,市政府坚决采取“三退三还”与“两取消”等重大措施,即:退鱼塘还湖、退耕地还林、退房屋还湿地,取消机动船、取消网箱养鱼。

    大理群众作出了很大牺牲。仅在银桥镇新邑村,就有20多户取消了网箱养鱼,被取消的机动船也有20多条,退出耕地40多亩,还有7户村民拆除了在建的房子。杨宏说,为了治理好洱海,大家都觉得这样做值得。

    如今,洱海总体水质已连续3年保持在国家III类水质标准,每年还有约3个月时间达到II类水质标准,有的湖区水体透明度达3至5米。洱海成了我国目前保护最好的城市近郊湖泊之一。

    “三退三还”的渔民、农民,成了洱海的河道管理员、垃圾收集员,每月有数百元工资并享受低保。在新邑村靠湖边的一块湿地上,堆放着一大堆从洱海清理出来的水葫芦。女管理员刘吉良对记者说:“把这些水葫芦清理干净,就是为保护洱海出了一份力。洱海水清了,我们心里高兴!”

    今年42岁的河道管理员赵伟告诉记者:“我的责任就是清理村里通往洱海的小河道,还要负责查看有没有人占用湖边的滩地。这几年来,我亲眼看着洱海的水质一年比一年好。”(李文云)

 
 
 相关链接
· 杜鹰赴云南省实地考察洱海和滇池水污染防治工作
· 云南对滇池污染进行全面调研
· 广州举办“苍山洱海滇池魂”文物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