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日,孙灶森老人带着孩子们在课堂外谈心交流。 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由于大多数人外出打工,他们的孩子都成了留守儿童。今年81岁的浙源乡退休教师、全国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孙灶森为了给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第二课堂,2004年,他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创办了为留守儿童免费开放的“少年之家”。在当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孙灶森老人的“少年之家”越办越大,开办了阅览、速写、素描班、乒乓球、舞蹈等课程。目前,“少年之家”已吸纳乡里儿童289名,平均每周50多人次参加活动,借阅图书人数最多时达上百人次。“少年之家”成了浙源乡的孩子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知识乐园。 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

1月3日,孙灶森老人带着孩子们在“少年之家”阅读课外读物。新华社记者 王雷 摄

1月3日,孙灶森老人和孩子们一起下棋。 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由于大多数人外出打工,他们的孩子都成了留守儿童。今年81岁的浙源乡退休教师、全国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孙灶森为了给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第二课堂,2004年,他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创办了为留守儿童免费开放的“少年之家”。在当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孙灶森老人的“少年之家”越办越大,开办了阅览、速写、素描班、乒乓球、舞蹈等课程。目前,“少年之家”已吸纳乡里儿童289名,平均每周50多人次参加活动,借阅图书人数最多时达上百人次。“少年之家”成了浙源乡的孩子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知识乐园。 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 摄

1月3日,孙灶森老人与乡里留守儿童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