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董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14日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说,2007年我国林业产业继续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全年林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17万亿元,同比增长9.85%。
其中,广东省达到1315亿元,福建省1200亿元,浙江省1116亿元,山东省851亿元,江苏省800亿元。
统计数字显示,去年全国生产木材6974万立方米,人造板7365万立方米,各类经济林产品产量突破1亿吨。林产品国际贸易总额达到570亿美元。
据贾治邦介绍,以林木种植、经济林培育、竹藤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木材采运、木竹加工、人造板制造、林产化工、林机制造、木浆造纸、森林旅游等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各地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涌现出一批林业经济强县。湖南通过发展林业产业,增加农民就业岗位600多万个。北京市林业产业就业人员达到100万人。陕西继苹果形成支柱产业后花椒产业又成为新亮点。江苏邳州市大力培育杨树和银杏产业,林业年产值达到140多亿元。山东沾化县仅冬枣一项就实现年销售收入18亿元,枣农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
贾治邦提出,今后将加强速生丰产林和大径级珍贵树种培育,提高木材供应能力。大力推进能源林、碳汇林基地建设。注重发展林业特色产业,着力建立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鼓励发展生态旅游,尤其是农家森林旅游,提升林业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同时,大力推进木本粮油发展,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特别要集中力量抓好低产油茶林更新改造,建立一批高产示范基地,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全面提高油茶林产量。
全国27.5%集体林地承包到户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今年将全面推进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董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14日说,截至目前,全国承包到户的林地已有大约6.6亿亩,占集体林业用地的27.5%。
贾治邦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说,福建、江西、辽宁等省已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正在推进配套改革;云南、安徽、河北、湖北4省主体改革全面推开;湖南、河南、贵州、海南等8省市正在总结试点经验,今年将全面推开;其他省份也在积极开展试点、深入调研,进行前期准备。
据贾治邦介绍,林权改革充分激发了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推动了生态建设和保护。造林面积成倍增加,盗伐乱伐林木案件和森林火灾大幅度减少。有效发挥了林地资源的潜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民对林业敢于投入,产出效益显著增加。浙江省安吉县林业总产值达到105.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196元,其中6078元来自林业。
同时,林权改革有效盘活了林区资源,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流动。福建省林业全年吸纳社会资金80多亿元,累计获得林权抵押贷款42亿元;浙江省今后5年可从农发行获得林业贷款50亿元;江西省正在开展森林火灾保险试点;辽宁省山地经济日趋活跃。
据贾治邦介绍,今年林业改革总的要求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试点深入推进。他要求,尚未开展试点的地方要制定试点方案,认真组织试点。正在进行试点的地方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精心制订改革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政策、程序进行,做到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并实行政策、程序、内容、方法、结果五公开,真正让农民满意。
此外,全面深化配套改革。已经完成主体改革的地方,要调整和完善采伐管理、减轻税费、生态补偿等政策,建立健全评估流转、抵押贷款、森林保险、专业合作等制度,巩固扩大成果,真正建立起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图表:我国人工林已占世界人工林面积近三分之一 新华社发
国家林业局:我国人工林已占世界人工林面积近三分之一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董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14日说,经过多年的建设与保护,全国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功能不断增强。去年全国完成造林7800万亩,义务植树22.7亿株,我国人工林已占到世界人工林面积的近1/3。
贾治邦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说,据联合国对全球森林资源最新评估,我国人工林面积年均增量占全球年均增量的53.2%,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在全球森林资源减少的情况下,亚太地区森林面积出现了净增长,其中中国森林资源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他地区的森林高采伐率。
湿地保护方面,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建立。湿地保护工程进一步推进。全国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47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30处、国家湿地公园18处,约有47%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去年新建自然保护区26处,新增面积2707万亩,林业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8.45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8%。濒危物种拯救逐步加强,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回归自然试验顺利进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