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新疆富蕴县杜热乡拜格托别中心村外景(1月8日摄)。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在“靠天养畜”的传统畜牧业生产模式下,牧民过着风雪赶场、“候鸟”一样的迁徙生活。致使年年增长的牲畜群体与草场退化、载畜能力下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大片天然草场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实施牧民定居工程以来,确立了合理利用草原的理想载畜量;发展圈养舍饲,种植饲草、饲料,发展农区畜牧业,使草原生态功能得到恢复。近百万牧民搬进了由当地政府统一建好的砖房,摆脱了长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截至目前,新疆已有78%的牧民实现了定居和半定居。 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1月8日,新疆富蕴县杜热乡75岁的哈萨克族老妈妈再娜甫(右一)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就餐。再娜甫一家是2007年新疆富蕴县300户牧民定居工程收益的哈萨克族牧民家庭之一。 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1月8日,新疆富蕴县杜热乡已定居的一位哈萨克族牧民在给牲畜饮水。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1月8日,新疆富蕴县杜热乡哈萨克族牧民在玩篮球。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1月8日,新疆富蕴县杜热乡拜格托别中心村哈萨克族牧民在家中看电视。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