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甘肃积极推进农田节水力度应对水资源短缺和旱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1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兰州1月18日电(记者朱国亮)为应对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频繁发生的旱灾,甘肃省正逐步加大农田节水力度,提高单方水的效益,挖掘田间节水潜力。

    在最近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甘肃武威石羊河流域新建了3万亩大棚,武威市也因此成为甘肃省日光温室面积最大的地区。根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武威的日光温室面积将达到30万亩,达到户均一座日光温室。当地农民告诉记者,为鼓励搭建日光温室,政府给予每座日光温室3000元-5000元的补助,并给予一定额度的贴息贷款。

    石羊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因为河流下游生态急剧恶化,绿洲不断萎缩。当地政府希望通过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压缩耕地,节约水资源用于生态治理与恢复。武威市凉州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赵斌说,当地大田单方水的效益只有8元,而日光温室可达25元。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可节水节地。

    日光温室建设,是甘肃推进农田节水的重要举措之一。记者从甘肃省农牧部门了解到,近年来,甘肃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了不同的田间节水措施。在黄河以西,靠祁连山冰川融水浇灌的河西走廊地区以高效节水为主,即一方面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少用水;另一方面通过发展膜下滴灌等精准灌溉技术,改变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节约用水。

    在降水相对较多、但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率较低的甘肃南部山区,则以小水“截”流为主,通过截流蓄集,使小水变大水,无效水变有效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季节性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具体措施如修坝截水、修池蓄水等。

    在干旱少雨的甘肃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则以集雨“蓄”水为主,大力推广以“蓄雨、保水、抑耗水”为核心的旱作农业节水技术。其中最主要的是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实验和小范围的推广表明,利用这一技术种植玉米,比半膜平铺玉米可增产约30%,水分利用效率也提高30%以上。

 
 
 相关链接
· 甘肃对高耗能行业继续实行差别电价 促污染减排
· 甘肃决定建立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 甘肃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成功实现下闸蓄水
· 甘肃通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10大典型案件
· 甘肃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广泛就业
· 甘肃、浙江等地全力帮扶生活困难的全国道德模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