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有近1500家中药企业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记者周婷玉、刘奕湛)记者24日从200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获知,我国中药企业已有近1500家,产业经济规模已突破了千亿元。这表明我国中药产业在不断壮大。
此外,我国已有9000余个中成药品种,剂型也从传统的“丸、散、膏、丹”发展到现在的40多种。中药产品年出口总额超过10亿美元。在一些地区,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药材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
另据了解,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加强中药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加快建设现代中药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一方面,促进中药企业资源、人才、技术有机结合,建设我国现代中药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基地、中药产品出口基地,着力打造中药制造“名厂”和中药经营“名店”,培育中药品牌“名药”。
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对中药资源的有效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按照中药的特点和自身规律,切实改进中药注册管理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健全中药标准规范体系,保证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产品质量。
全国共建有3000余所中医院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记者周婷玉、刘奕湛)全国已有3072所中医医院,床位数达33万多张。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这是记者24日从200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除专门的中医医院外,综合医院大多也设有中医药科室,还有72%的乡镇卫生院、9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4.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也能为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
“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社区、农村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形式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这位负责人说。
同时我国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也不断增强。这位负责人介绍,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的同时,在重大疑难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等防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建成全国重点中医专科专病615个。有关试点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艾滋病方面,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也进一步提升,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中医医疗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外的中医医疗机构达8万多家。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将正式启动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记者 刘奕湛、周婷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将在今年正式启动。
记者在24日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加强对防治重大疾病的科研攻关,集中力量组织针对心脑血管、肿瘤、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疾病、传染性疾病防治的联合攻关,力争在治疗手段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形成较为成熟的综合治疗方案和几个有确切疗效的方剂和新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中医药管理局明确在2008年期间,将作好国家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项目组织申报工作,要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为重要载体,整合优势科研资源,针对优势病种,集中力量攻关,争取用几年时间,拿出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建设范围将扩大到全国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记者 刘奕湛、周婷玉)记者24日从2008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08年《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将正式实施,重点中医医院项目建设范围也将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扩大到全国。
据了解,2007年国家已投入1亿元资金,支持河北、吉林、江西、河南、湖南、四川、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的12所地市级重点中医医院建设试点,主要用于改善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要组织落实好重点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对项目建设单位要按照标准和程序审核,严格把好入口关,确保每个项目建设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他强调,对正在实施的县级中医医院建设项目,要加强监管,对资金的使用、医院运营状况、特色优势、内涵建设等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