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28日   来源:新华社

农民工返乡创业致富一方

    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28日电(记者张丽娜)记者在内蒙古一些旗县采访发现,一批又一批曾经在全国各大城市务工经商的农民工,陆续带着技术、项目、资金返回自己的家乡创业,一个又一个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正带领当地群众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忙农镇东沟丘村农民王宏伟,带着打工攒下的钱以及学来的技术回到家乡开始了种植事业,创办了东沟丘村绿园蔬菜合作社。现在他已经带动7个乡镇23个村的900多户菜农,共发展以土豆和大葱为主的绿色无公害蔬菜5800亩,户均年增收6000元。

    “金窝窝、银窝窝,不如家里的土窝窝,咱农民只有把根扎在家乡的土地上,才能把事业做大做强,才能发展得更好。”在外地打工17年的内蒙古敖汉旗牛古吐乡千斤营子村的纪凤忠,现在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一家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厂厂长。

    2006年,纪凤忠带着多年打工的积蓄和招商引来的600万元,建起了全村第一个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厂,不仅解决了3个乡的农副产品收购难的问题,还安置了几十名农民工就业。如今,像他这样在外打工多年回乡创业当老板的农民在牛古吐乡已有100多人。

    据了解,为鼓励和支持有经济实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各地政府也纷纷开辟“绿色通道”。牛古吐乡车罗城村的宁小山在北京打工多年,不仅攒下了10万元资金,而且学会了养猪场的管理方法。他返回家乡建设良种猪繁育场,乡里及时组织技术人员为他搞规划、送技术、建猪舍,并无偿为他提供10亩饲料地,帮他解决了5万元周转资金。如今,宁小山每年靠良种猪繁育和育肥的收入超过10万元,还带动全乡240户农民养猪致富。

    “政府向我提供了很多创业方面的优惠条件,但是我更希望能制定出比较完善的优惠配套政策,明确农民工返乡投资同外地客商一样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这样的话,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环境就更宽松了。”宁小山说。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副区长张国华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为广大农村地区直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近解决数量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很多农牧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岗位了,而且创业的农民工还带回来了很多大城市的新思想,这也影响了很多农民。

湖南:优惠政策搭建回乡农民创业平台

    新华社长沙1月28日电(记者黄兴华)劳务输出大省湖南通过构筑优惠的政策平台,不断优化经济环境,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形成了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的良性互动格局。

    资金缺乏是回乡创业农民工的一个普遍现象。据调查,打工时的原始积累往往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阶段就被耗尽,新办企业大部分是租用场地,没有财产抵押,贷款困难,企业难以运转。多数返乡创业人员因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无法实施创业计划。

    记者了解到,湖南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信贷担保,解决农民工回乡创业过程中的融资困难问题。郴州市政府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由政府投入资金500万元,同时融入企业资金数千万元,为回乡创业的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据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调查统计,全省外出务工人员中,中专以下的占了约九成,且所有务工人员只有约两成接受过技能培训。为了解决农民工素质偏低制约企业发展问题,湖南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其就业技能。永州市劳动保障部门一年培训规模达5000人,培训经费实行政府补贴,按培训人数直接拨付给培训机构。仅2007年,湖南使用就业补助资金近1.5亿元,为30万名农民工减免了技能培训费用。

    回乡创业离不开土地与厂房。很多农民工刚回乡创业时都是租用厂房、民房,当企业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生产经营时,就直接涉及到用地的问题。湖南一些地方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为回乡创业者提供优惠的土地资源,差价由政府财政予以补贴。嘉禾县雷氏机械铸造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回乡创业,公司用地28亩,仅在用地上县政府就优惠了56万元,减少了首期投入成本。

    记者在湖南郴州、永州采访时还了解到,针对一些回乡创业者反映税费负担过重的情况,当地政府把属于地方的一部分税费返还给企业,同时减免工商管理费、环保费、卫生费等项费用,以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企业市场竞争力。

云南20万农民工回乡创业

    新华社昆明1月28日电(记者陈鹏)近年来,农业大省云南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回乡创办企业的农民工累计达20万人,成为促进云南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云南省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负责人李启彬介绍,据粗略统计,近年来,云南省回乡创办企业的农民工达20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3%,在积累了一定资金、掌握了相应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后,他们返回家乡,率领乡亲父老共同致富。

    劳促会的调查资料显示,在20万返乡创业人员中逐步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如宣威市的张玉竹,打工回乡后投资20万元,成为花香菇的种植带头人,通过6个乡镇19个基地3000余农户的推广,花香菇在当地名噪一时,创造产值近1亿元。还有牟定县的王志,打工回乡后风风火火成立了家禽批发部,搞起鲜活鸡、鸭、鹅及熟食的批发,现在销售点已成功进入昆明各大超市,成了名震一方的“家禽小老板”。而镇雄县的吴富军回乡后一口气筹资920万元,把县化肥厂买了下来,成为该县农资生产的最大投资商,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就业。也是镇雄的陈志,早年在浙江一个玻璃企业打工,学到一身本事后返乡创办了自己的小厂,为同乡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每年收入10多万元。

    云南省的回乡创业之星经营范围涉及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利水电、建筑建材、矿山开发、房地产开发等十多个领域,有的企业每年向国家纳税上千万元,最高的达到5000多万元,更可喜的是,有的企业家不仅向国内市场渗透,更逐步利用云南的区位优势走向了国际市场。

    李启彬说,近年来云南省农民工回乡创业较之以往有长足进步,尤其2006年全省首届农村创业之星经验交流表彰大会之后,“打工潮”推动“创业潮”,“创业潮”促进“打工潮”,两潮相接,成为云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返乡创业也大大推动了各地农村社会、经济的进步,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从总体上看,云南省农民工回乡创业仍处于起始阶段,创业者人数、创业投资数量规模比起东、中部地区尚有差距,但发展潜力还很大。

湖南:“回流型”企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新华社长沙1月28日电(记者黄兴华)记者从湖南省就业服务局获悉,目前湖南回乡创业总投资732亿多元,创办“回流型”企业3.3万多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总人口6700多万的湖南,农村外出人口近1100万。近年,湖南各地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的大好时机,出台了系列引导和扶助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外出务工和经商人员回乡创办经济实体。

    郴州市嘉禾县充分依托8.8万外出劳务大军的资金、技术和信息优势,积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回流型”企业7230家,占全县民营企业总数的67.9%。

    郴州市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傅春丽介绍,回乡人员创业的三味食品公司、雷氏机械铸造实业有限公司、冶金铸业有限公司等35家企业成为嘉禾县农产品加工、锻、铸造行业的龙头。回乡创业创造就业岗位3.2万个,不仅解决了在家部分剩余劳动力县内就业问题,还吸纳县外劳动力5800余人。

    湖南省一些县市通过优化经济环境,搭建回乡创业平台。中方县出台系列优惠政策,规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可享受和外商投资完全一样的待遇。在外投资创业多年的下坪乡农民周洁,在了解到家乡的资源优势和投资环境后,斥巨资创办一座集农业开发、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庄园,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明星。

    记者在湖南一些县市采访时了解到,这种创办一家、带动一片的公司,在湖南各地普遍存在。这些公司凭借其以点带面的优势,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

    2002年,岳阳市平江县农民余峻才回家乡因地制宜创办一家獭兔公司。据测算,农户每养一只獭兔,可获纯利31元。目前,公司联营养兔农户近3000户,遍及全县七个乡镇,可让万余农村人口摆脱贫困。

“劳务湘军”回乡创业成热点

    新华社长沙1月28日电(记者黄兴华)湖南省抓住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大好时机,引导外出务工和经商人员回乡创办经济实体,回乡创业农民工人数逐年增加,正在形成继“民工潮”之后的“返乡创业潮”。

    北枕长江、南临两广的湖南,紧靠东南沿海开放带和港澳地区,素有“沿海的内地,内陆的前沿”之称,劳务输出规模稳步增长。2007年,湖南劳务输出达109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30%,“劳务湘军”成为沿海经济建设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近年,湖南各地纷纷对回乡创业者制订优惠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和金融服务力度,提倡和鼓励“劳务湘军”回乡创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已有约30万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创办“回流型”企业3.3万多个,吸纳近120万农村劳动力。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农民工回乡创业既有自带资金、技术的,也有引进外地老板资金、设备的。年近40岁的湘阴县农民刘志雄,早年从事过油脂行业的产品营销,也积累了一定的资金。2000年,他带巨资回乡组建植物油脂厂。这些年,安置农民就业150人,上缴国家税收近百万元。

    利用在外学到的技术回乡创业,成为“劳务湘军”时尚。临湘市长安镇青年汪铃群在湖北、北京等地打工时熟练掌握了电脑操作技术,前些年他回家乡开办一所电脑学校,至今已为当地行政、企事业单位培训了大量电脑技术人才,还向北京等地输送了近5000名合格学员。

    “‘劳务湘军’回乡创业呈现一个加速态势,‘回流型’企业渐成气候。”湖南省就业服务局局长杨长永分析认为,“随着产业梯度转移的加快,回乡农民正实现由打工者向创业者转变,‘回流型’企业将不断发展壮大。”

    据了解,湖南一些县市“劳务湘军”回乡创业渐入佳境。湖南嘉禾县2000年被确定为全国80个鼓励扶持回乡创业试点县之一,到2007年底,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达1.5万人,占外出劳务人员总数的20%。

农民工返乡创业亟待突破三重困境

    新华社合肥1月28日电(记者杨玉华)记者日前在安徽部分县区采访了解到,目前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一般具有规模小、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不高等特点,普遍面临融资难、人才缺、土地紧张等困境,急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

    近年来,在安徽,有资金、有技术、懂市场的农民工回乡创业正形成一股潮流。来自安徽省劳动部门的数字显示,目前安徽全省外出劳动力突破1000万,返乡创业农民工已达70余万人。

    但是,随着创业步伐的不断前行,他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境。

    一是融资难。不少返乡创业人员反映,现在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而且贷款手续非常复杂,周期很长,难以解决返乡创业者的融资之渴。

    二是人才缺。无为县四海面粉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缪其满说,他的公司迫切需要引进高级人才,但是对他这样的返乡创业企业来说,必须要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才能吸引住人才。不少创业者还表示,由于他们大多是初高中毕业,办企业存在盲目性,经营管理知识也比较薄弱,迫切需要指导。

    三是土地制约。据无为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这几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增多,无为县的供地指标也开始捉襟见肘。对很多想进一步扩大规模的企业而言,用地成了一大制约。

    此外,有的返乡创业者还反映政府效能不高,虽然很多地方领导给予高度重视,但在落实过程中,一些部门和个人执行政策有偏差,服务意识不到位,甚至还存在吃拿卡要、推诿拖延办事的情况,不利于企业更好创业。

    返乡创业农民工呼吁,今后国家能针对上述问题,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农民工创业更多政策支持。长期关注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安徽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吕连生指出,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今后一段时间是我国劳动力转移的高峰期,也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机遇期,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关链接
· 交通部启动农民工平安返乡(岗)优质服务竞赛活动
· 人民银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已推广到14省市
· 农民工银行卡的开卡和其他的银行卡没有任何区别
· 中国红十字会启动“首都农民工春节送温暖活动”
· 五部门下发关于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指导意见
· 五部门发《关于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指导意见》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