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2008年国家还将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2月0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记者 王立彬)2008年国家还将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将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

    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2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从2004年开始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当主产区小麦、稻谷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由委托收储库点按最低收购价挂牌收购,以稳定市场价格。2005年,国家首次在南方部分稻谷主产区启动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6年在部分小麦主产区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从前两年政策实施的情况看,效果是相当好的,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有效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种粮农民确实得到了实惠。

    2007年新小麦上市后,小麦市场价格下降,部分地区小麦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水平。因此,国家在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6个小麦主产区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据统计,2007年6—9月小麦预案执行期间,6省累计按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2895万吨,同比减少1175万吨,托市收购量占6省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总量的80%。托市收购量减少主要是由于2006年是国家首次启动小麦预案,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创历史最高水平,2007年社会多元主体入市收购量增加,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较上年有所减少。预案启动后,市场价格迅速回升,并稳定在最低收购价水平之上。2007年12月中旬,国家还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启动了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007年由于主产区早籼稻、中晚籼稻市场价格一直高于最低收购价水平,籼稻主产区没有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2007年社会各类粮食企业收购粮食超过2亿吨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记者王立彬)初步统计,2007年我国社会各类粮食企业收购粮食在2亿吨以上,并呈现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的粮食流通新格局。

    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2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初步统计,2007年社会各类粮食企业收购粮食在2亿吨以上,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仍高于其他多元市场收购主体。近几年,由于粮食连续增产,农民可出售余粮增加,全国各类粮食企业年均收购量保持较高水平,其他多元收购主体粮食收购增长量和增长速度高于国有粮食企业。虽然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比例在逐年下降,但国有粮食企业仍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

    2004年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随着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粮食收购、销售等经营活动,已逐步形成了新的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了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的特点。据国家粮食局统计,2005年、2006年,纳入统计范围的国有粮食企业、重点非国有粮食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等社会各类粮食企业收购粮食总量分别为18215万吨、20160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分别收购11495万吨、12255万吨,分别占总收购量的63%、61%。

    这位负责人说,当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粮食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大大高于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国家宏观调控有重要的物质基础。2007年,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市场需求旺盛。为充分满足市场粮食需求,稳定市场价格,国家加大了政策性粮食的销售力度,适时在粮食批发市场投放了国家临时存储粮和中央储备玉米等,当年粮食销售量大于收购量,尽管国家粮食库存略有下降,但国家粮食库存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完全可以保证市场供应。

 
 
 相关链接
· 粮食局:2008年我国预计粮食总产可保持5亿吨左右
· 粮食局政府网站完成升级改造 新版正式投入运行
· 粮食大省吉林2008年全面启动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
· 粮食局:做好雪冻灾区抗灾救灾部队军粮供应工作
· 粮食局等:最低收购价小麦向西北跨省移库50万吨
· 粮食局发通知要求做好防范雪灾等冬季灾害性天气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