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2月3日电(郭远明 邓志华)自1月12日以来,著名的旅游景区庐山,经历了一场冰与雪的考验,二十余天不见太阳,大雪一场接一场,电线积冰一层裹着一层,交通告急!供电告急!供水告急!庐山处在从未有过的困境中。
但在海拔1000多米的庐山牯牛背山顶,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迎风雪,踏冰层,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默默信守着一份执著,他们就是庐山气象局的干部职工们。他们一份份准确的数据分析,为庐山的抗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宁可掉眼泪,不能缺记录
1月13日,测报科长朱丽霞值大夜班,外面寒风裹着冻雨,气温达到零下5摄氏度。1时,冻雨把风向杯冻住了,2时大观测前必须融冰。但风向杯在十几米高的钟楼顶上,不但楼面光滑,而且外面风力至少在8级以上,非常危险。朱丽霞是测报科唯一的女同志,去年刚调来,第一次遇到这样复杂的天气。无论如何一定要保证正点记录不缺测!朱丽霞立即穿上大棉袄,拿着手电,一步步往上爬。当她站在塔楼顶上时,双手冻得都不听使唤,北风吹得她有点站不稳了。想到自己在这里吃这种苦,朱丽霞委屈得流下了眼泪,但她还是坚持把结在风向杯上的冰敲掉,让风向杯自由地转起来,确保了2时大观测记录的完整。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庐山气象观测项目多,观测任务繁重。在这种罕见的冰雪灾害中,庐山气象人为了不使记录缺失,任何时候,只要仪器有故障,系统维护人员都会及时到场,组织抢修。尽管二十多天庐山都处在零下5摄氏度以下的低温冰冻天气里,但气象记录没有因此受到大影响。
828级陡阶,不摔跤属于不正常
南面456级,北面372级,平均坡度超过45度--这是庐山牯岭街通往地处牯牛背山顶的气象局仅有的两条陡阶小路。厚厚的冰雪覆盖,两条小道几乎成了高山滑雪道。
“尽管我们每个职工都配有防滑草钉,但无论是上去还是下来,不摔个两三跤就不正常了。”庐山气象局局长马晓琳打趣道。
然而就是在这样极其危险的“滑雪道”上,庐山气象局职工每天上下班的脚步从来没有停留,为庐山管理局和各相关部门传送服务材料的脚步从来没有中断!
这次冰雪袭击之初,马晓琳在去庐山管理局汇报工作的路上,一不小心把右脚给扭坏了。医生建议她卧床休息三个月,但风雪的降临让她一天都没有休息。1月20日晚8时左右,马晓琳帮着现场值班员处理完观测事宜后,准备回办公室加班,下坡时脚下一滑,重重摔倒在地,右脚再一次扭伤,半天都没站起来。当同事们关心地问她怎么样时,她强忍着痛说没事。其实,这一夜她痛得辗转难眠。但第二天八点钟她又准时来到办公室,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爬,也要将物资送上去
九江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地处海拔1360多米的庐山仰天坪。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一直长年开机运行,在这次抗击历史罕见的暴风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持续20余天低温雨雪天气的阻隔,那里断水断电断煤气已达数日,生活物资告急。
1月31日,外面零下10摄氏度。庐山气象局组织7名干部职工,启动两辆应急车辆,载着生活用品、应急取暖设备等物资驱车前往仰天坪。因雪深路陡,车辆行驶至离雷达站还有5公里山路处,便无法前进了。怎么办?7名干部职工铆足了一股劲:“这些物资事关雷达站人员的生存,我们爬也要将物资送上去!”大家纷纷下车,搬的搬、挑的挑,走在危险的冰雪路上,摔倒了爬起来,抖落身上的雪,又继续向前。就这样,历经2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将所有物资安全送抵目的地,保证了雷达站人员生活必需品的补给。
其实,在这次持续冰冻灾害中,庐山气象局的干部职工家庭均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失,几乎所有家庭的水管冻裂,长时间处于断水状态,多数家庭因停电而无法取暖,工作、生活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他们没有一个叫苦,没有一个请假离开。
冰雪中的庐山甚是妖娆,但这美景背后有庐山气象人默默奉献的身影。“江山开眼界,雨雪炼精神”,正是庐山气象人的精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