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7日,演员在福州市五一广场为农民工献歌。 当日是农历大年初一,福州市民在社区、广场等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歌舞文化活动,与留在福州过年的农民工共度新春佳节。 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过年了,我在他乡不孤单”
新华社长沙2月7日电(记者 谭剑)大年初一,易招辉一大早就叫起几个农民工伙伴,来到了与自己工作地方仅一路之隔的长沙市烈士公园。这里正在举行“迎新春国际风车展”,到处张灯结彩、春意盎然。
易招辉告诉记者,由于冰雪灾害,今年他们不能回湘西怀化的老家过年了。这几天,他打算和同伴们一起逛逛长沙城,“平常工作忙,在长沙工作半年了,还没有好好逛过一回呢!”34岁的易招辉憨憨地笑着说。
与易招辉一样选择了留在长沙过年的还有来自湘乡的“的哥”杨师傅。杨师傅在长沙租了一套房,几天前他的爱人和孩子从湘乡赶到了长沙。
“年三十晚上,我开车带他们到市政府广场看放焰火,小孩高兴得不得了。”杨师傅说,就是吃年夜饭时有些想念远在湘乡的老父母。“过几天打算回去看看老人家。”说这话时,他脸上显露出对家乡、对父母的一丝牵挂。
记者在大街上穿行时,与往年相比,感受到今年大年初一长沙街头的人流明显增加,其中有许多是留在长沙过年的外地农民工和学生。在长沙火车站广场南侧,湖南铁通公司临时搭起一个棚子,摆出了4台“爱心电话”。工作人员刘大姐告诉记者,由于冰雪灾害,今年有许多人不能回家过年,年三十和大年初一还有不少人在火车站等着回家,公司提供的免费“爱心电话”,就是为了方便这些滞留在外的人能给家人报个平安。
位于长沙河西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尽管此时学校早就放了假,但校园里并没有想像中的冷清。来自材料学院的新生朱国强正和宿舍同学一起,准备到湖南大学聚贤宾馆参加学校举办的新年团拜会。小朱来自遥远的新疆,今年是他第一次远离父母在异乡过年。“可是我并不觉得孤单,学校给我们安排了团年饭,还组织了游园会、团拜会等好多活动。”朱国强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为了减轻春运压力,湖南省鼓励外地学生留在长沙过年。为了使学生们能过一个快乐的春节,湖南省和长沙市给每个留在长沙过年大学生发放了生活补助120元。
与此同时,普通市民和社会各界也对留在长沙过年的外乡务工者和学生送来了温暖。长沙市移动公司在全市每一个车站、校园以及移动营业厅设立了免费的“爱心电话”,长沙市开福区、芙蓉区等地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广场文艺和免费游园活动。
虽然因风雪的阻隔不能回家过年,但整个社会的关心让身在异乡的人们倍感温暖。
湖南大学一名留校过年的学生在校园里贴出祝福卡片:“只要有爱心,哪里都是你的家。”署名是“冰雪过后、温暖中国”。
异乡团聚的幸福
新华社福建晋江2月7日电(记者李大宏、郑良)7日,正月初一一大早,唐秀维老人和三个儿媳妇就忙活开了,和匀糯米粉、调好肉馅、烧一大锅开水,忙忙碌碌中还不断催促几个孙子去把还在卧床的男人们叫醒:“赶快起来吃饭,一会儿还要去海边玩。”
唐秀维脸上洋溢着幸福:“老家的风俗,正月初一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吃汤圆。”
这是6年来唐秀维一家第一次聚在一起过春节。今年56岁的唐秀维是重庆忠县人,三个儿子和儿媳妇都外出务工:大儿子陈在权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已经10年;5年前,二儿子陈金华和三儿子陈忠华也到了福建晋江务工。四个孙子和唐秀维在老家生活,最大的才10岁。唐秀维说:“孩子们工作都很忙,逢年过节也难得回家,一家人聚在一起很不容易。”
今年,泉州市总工会联合当地企业开展的“外来工团聚第二故乡”活动圆了唐秀维一家的团聚梦。1月下旬,工会派专人到忠县将唐秀维一家五口接到了晋江,“第一次坐上了飞机,还有专人接送,感觉像做梦一样。”唐秀维告诉记者,“工会帮忙订到五折机票,还给了补贴,每个人只花了200元就来到了晋江。”
2月1日,大儿子陈在权和媳妇也从深圳赶到晋江,全家11口人在福建团圆了。
2月6日除夕夜,唐秀维一家和两千多名外来工一起共进年夜饭,参与当地工会举办的“四海一家”通宵晚会。小孙女陈莫丽还第一个登台演唱了歌曲《踏浪》,她兴奋地告诉记者:“来到晋江以后,第一次看到了大海,很大、很美。春节期间,我们一家人还要去更多好玩的地方。”
唐秀维告诉记者,当地工会还给全家人送了“免费游泉州”票券,可以游览11处景点。“这个春节过得很开心,衷心感谢所有关心、帮助我们的好心人”。
常州:市领导与藏族学生共跳锅庄舞喜迎藏历新年
新华社常州2月7日电(记者顾烨)2月6日是农历除夕和藏历大年三十,江苏常州西藏民族中学的师生迎来了常州市人大副主任赵忠和等市领导,大家共跳锅庄舞,一起庆祝即将到来的农历鼠年和藏历土鼠新年。
6日上午10时,常州市人大副主任赵忠和、副市长居丽琴、市政协副主席陆志奋等市领导来到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向全体师生以及远道而来的学生家长致以新春祝贺和亲切问候,并捐赠了10万元的慰问金。他们逐一来到各班教室,藏族孩子们按照家乡的习俗,身穿节日盛装,手捧装满糌粑、人参果和米面的五谷斗和青稞酒,祝福各位领导及来宾身体安康、吉祥如意。
在预科(1)班,领导们饶有兴致地和学生一起跳起了锅庄舞。索朗德吉同学激动地说:“到常州西藏民族中学读书是无数西藏孩子的梦想。尽管来常州刚刚半年,但江苏常州人民的关怀和热情已经让我把这里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国家为我们提供的优良的教学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材,决不会辜负家乡和常州市人民的希望。”常州市副市长居丽琴鼓励她要立志成材,维护民族团结,爱党、爱国、爱人民,努力成为民族团结的桥梁、建设西藏的栋梁。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校长张中治说,国家将培养藏族下一代的重任交给我们,这里的藏族孩子十一二岁就远离了父母,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学校的老师们放弃了寒暑假和节假日,尽心尽职地给藏族学生当好生活上的慈母、思想上的益友、学习上的良师,构建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情谊,架设了藏汉民族友谊的桥梁。从拉萨经青藏线赶了49个小时火车来到常州的拉珍这是第二次来校看望女儿达伟拉措,她告诉记者说,送孩子到常州来上学,一来锻炼她的自理能力,二来内地的教学设施和质量确实比较好,三来常州人民都非常爱护藏族学生,所以她很放心。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是江苏省落实国务院“智力援藏”精神、创办于1985年7月的一所省重点学校,是全日制普通初中、学制4年,现有教职工52名,教学班10个,在校生450余人,生源来自西藏拉萨、山南地区。作为我国第一批、江苏省第一所西藏民族中学,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办学23年来已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毕业生1900多名,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2006年被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全国教育援藏先进集体。
留守农民工:也好趁机休息休息
新华社太原2月7日电(记者晏国政)留守在太原的农民工朱伍奎这几天不用再拉着收废品的车子在马路上转悠了,他说:“过年时往往没什么生意做,我们也好趁机休息休息。”
朱伍奎老家在河南省平舆县,今年是他第二次留守太原过春节。一个多月前,他刚回老家看望了在家的父母。他说:“每年过年回家,车票难买不说,在家的花费、应酬太多,没有在太原过年轻松。”
陪朱伍奎在太原过春节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孩子。前两天他们购买了一些肉、菜、水果和饺子等年货,准备过年的时候好好放松一下。他说:“这些东西平常都有吃,但过年的时候吃,总有不一样的感觉。”
与朱伍奎一样,很多农民工选择了留守城市过年。他们说,平常总想着挣钱,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闲下来,过年对我们留守农民工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休息机会。
朱伍奎准备在春节期间好好陪陪妻子和孩子、看看电视、与老乡们好好聚聚……他说:“其实在哪过年无所谓,关键是有过年的气氛,身心能得到很好的放松,这样来年就能有更好的心情去挣更多的钱。”

2月6日,湖南科技学院的留校学生在学校举办的新年团拜会上收到了新年慰问金。除夕夜,位于永州市的湖南科技学院举办“温馨相伴”与寒假留校大学生共吃年夜饭活动,数百名因雪灾留校的大学生与老师欢聚一堂,共度新春佳节。 新华社发
北大留校灾区学生和志愿者欢度春节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记者李江涛)北京大学近300名留校大学生除夕夜欢聚一堂开展联欢活动,共同表达对灾区人民的衷心祝福和对北京奥运会的美好祝愿,北京团市委和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的领导一起为留校同学赠送“微笑北京”爱心大礼包和电话卡。
联欢会上同学们精心设计了活力奥运年、和谐中国年等板块,精彩的节目赢得了师生们阵阵掌声。联欢会上,北大学生代表还向大学生们发出支援南方抗灾救灾的倡议。他们表示,要全心投入奥运志愿服务,做“微笑北京”最可爱的使者;面对南方大面积遭受雪灾的严峻形势,他们将积极响应号召,全力支持党和政府的抗灾救灾工作,身在灾区的同学到抗灾救灾的第一线报到,不在灾区的同学也要行动起来,共同为抗灾救灾出力,为祖国分忧。
联欢会开始前,北京团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刘剑来到北大学生公寓,看望了留校过年的灾区贫困大学生。他代表团市委向两位大学生发放了“北京市特殊困难团员帮扶资金”。在1月29日召开的共青团北京市第十二届三次全会上,团市委设立启动了“北京市特殊困难团员帮扶资金”,用于帮扶那些本人或直系亲属由于疾病或事故等特殊原因导致突发生活困难的团员。
据介绍,这次除夕联欢会是“微笑北京”2008年关心服务寒假留校大学生主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自1月18日活动正式启动以来,团市委、市学联等单位通过走访、座谈、慰问、联欢、提供资助等多项活动把关心落到实处,并针对今年留京学生的新情况,从学生的实际需要、现实困难出发,及时调整工作方案,直接投入资金70余万元,为困难大学生落实十项举措,包括送出1550份爱心大礼包,解决1000位同学往返火车票,组织近5000名大学生观看文艺演出、参加电影招待会和小年夜、除夕夜联欢活动。
首都各高校也积极行动起来,密切关注留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北大建立了留校学生数据库,加强与留校学生的沟通联系;专门成立了受灾学生援助工作小组,开通了援助热线。通过发放春节慰问品、电话卡,设置勤工助学岗位等,切实解决经济困难学生和滞留学生的过节问题;通过在校园内开展各类学习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留校同学的假期生活。
南开大学:留校学生温暖度新春
新华社天津2月7日电(张丽)2月6日是中国传统的除夕,因家乡雪灾没能回家过年的广西籍南开大学商学院学生莫家湘却不孤单。在学校为留校学生安排的新年茶话会上,刚刚从校领导手中领到慰问金和年饭餐券的莫家湘一边吃着水果,一边与同学观看师生同演的节目。“这是我第一次在外过年,虽然不能和家人团聚,但我依旧感到很温暖。”
今年南开大学有550名因雪灾等原因留校过年的学生。学校除了为他们发放慰问金、餐券、水果外,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茶话会、年夜饭、与老教授交流等,让留校学生们开开心心过大年。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表示,学校各个部门对于因雪灾等原因不能回家过年学生的生活都给予了妥善安排,确保他们在学校度过一个温馨祥和的春节。
为了让雪灾地区经济困难大学生能够在学校过好年,著名翻译家、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林丽韫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1万元作为资助金,发给学校22名留校过年的雪灾地区经济困难大学生,每人500元。
林丽韫表示,希望他们可以用这些钱买些年货,给家人打个电话报平安,在学校过一个温馨快乐的春节。握着这充满关爱的500元钱,家在贵州的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2004级本科生杨政银激动地说:“谢谢老师的关怀,谢谢学校的照顾。”
著名经济学家、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熊性美等教师也纷纷邀请留校学生们在除夕之夜到自己家中过年。“我们希望与学生们一起吃饺子、看春晚、过大年。”熊性美教授说。
风雪无情人有情。在南开大学,因雪灾等原因留校过年的学生感受到了温馨的节日气氛和家一般的温暖。
留守学子的别样除夕夜
新华社合肥2月7日电(记者白斌、李健)一边吃着热腾腾的饺子,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杨开锦和留守在学校里的另外190多名同学度过了令他们难忘的除夕夜。
“尽管遇到了罕见的雪灾,为了让留守在学校的近200名学生度过一个欢乐的除夕夜,早在放假前学校团委就开始筹划留校过年学生的春节活动。”正在忙着为同学们盛饺子的中国科技大学团委书记朱东杰谈道。
中国科技大学的除夕夜留守活动从年三十晚上7时开始一直持续到初一的凌晨,吃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抽奖、放焰火等节目让这些在外的学子度过一个别样的春节。
已经是第五年和同学们一起过除夕的朱东杰还向记者介绍说:“为了让同学们更像在家里过年,学校在年三十的中午由校长宴请留校学生,并给每名学生发放100元的压岁钱,晚上还举办了主题活动,确保学生们在学校度过一个欢乐温馨的幸福年。”
老家在雪灾重灾区湖北的研究生三年级学生马辉第一次在学校过年,已经向家里拜过年的他也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原来以为在家过年好,没想到在学校过年更热闹,这也是我在学校的最后一年,感受一下学校过年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
此外,学校食堂还在大年初一至初三期间免费向学生提供饮食,让每名无法回家过年的学子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正在和同学谈论春节晚会小品的材料系学生孟芳说:“虽然我没办法回老家河南,但在学校一样可以感受到家的年味,与在家过年一样的喜庆。”
留穗外来工喜逛风景名胜:欢乐、文明
新华社广州2月7日电(记者肖思思)“今天天气冷,游客比去年大年初一稍微少一点。但跟去年不一样,外地人比本地人多!”广州白云山清洁工陈明兰是河南人,去年春节因为坚守岗位没回乡,今年因为冰雪放弃回乡。她说:“今天干活很轻松,地上垃圾很少。整个上午,我只扫了几片树叶。”
据广东省劳动部门调查,今年全省有1260万外来工留粤过年。有的是工作原因走不开,有的是因为雪灾不好走,广铁集团受理了退票80万张。全省各地政府和企业盛情留客过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公园、博物馆、展览馆等活动场所免费或者半价向外来工开放。他们每人只要花上2.5元,就可以在白云山这个著名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快快乐乐地玩个够。
“今天白云山,明天越秀公园,后天流花湖公园。都安排好啦!”结婚不久的小夫妻张敬华和胡艳手牵着手走在白云山上。“我来广州已经7年,老婆来了2年。以前这个时候,家里会互相串亲戚,一直要串到正月初五。今年,我们利用这独处的时间好好看看广州,平常工作忙都没时间出来玩呢!”
7日的广州,天气晴朗。号称“广州市肺”的白云山上,大红“福”字灯笼高高挂起,道路两旁花团锦簇,路面整洁干净。男女老少结伴而行,步履从容。不少人穿上了大红色外套,站在鲜花丛边留影,一派祥和的气氛。“在广州过年,感觉和家乡完全不一样。”来自湖北赤壁的胡朝华在白云山上说。前几天,他和妻子一起把回家的火车票退了,安心留在广州过年。
“‘大家’不能在四川团聚,我们就在广州聚‘小家’。一样的!”因为大雪封路,没办法回四川南充老家,在浙江工作的23岁的范红来到广州,跟在这里建筑工地工作的父母一起过年。在四川老家,她还有弟弟妹妹、爷爷奶奶。今年过年,这个“大家”分成了两个“小家” 。
范红的父亲范生荣说:“我来广州已经10年了。但是在这里,我们仍然沿袭老家的过年风俗,大年三十包漂亮的鱼纹饺,大家感觉都不错。今天来白云山,主要是带女儿来逛。”
“按照风俗,今天这个时候,老家应该在放鞭炮,能把人耳朵都震聋!今年我一个人在广州,和她们一起爬爬白云山,锻炼身体,过一个清净的春节。感觉很不一样。”19岁的王玲来自重庆,去年刚刚到广州市白云区的一家制衣厂工作。7日,她和3名不能回家的四川姑娘一起爬白云山。这是王玲第一次在外地过年,她说:“我很想家,但是感觉在广州也很不错。昨天已经和家人通过电话了,他们都让我安心在这里过年。”
留京务工者到天安门广场观旗“圆梦”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记者唐召明)冒着大年初一清晨的寒风,许多留在北京过年的外地务工人员同来自祖国各地的群众不约而同地相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满怀崇敬之情等待着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
当日清晨,在2000多名观旗群众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是在北京过年的外地务工人员。
5时10分,北京天安门广场已有数十名观旗群众在排队等候观看升国旗仪式了。
6时45分,在广场周围排队的观旗群众有800多人,经过安检,在民警的引导下,观旗群众开始进入天安门广场。
7时15分,当雄壮的国歌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留在北京过年的湖南籍民工李东激动地说:“我们看完春晚电视节目后,来到天安门广场。今年虽不能回家过年,但却圆了我观旗的梦想,这个春节过得实在有意义!”
李东告诉记者,自己原本准备回家过年,但大雪阻挡了回湖南郴州的路,于是他和几个老乡决定留在京城过年。他们在北京卢沟桥的一家小饭馆“打工”,店主非常照顾他们,除夕、初一、初二给他们放假3天。
当日4时多,看完春节电视晚会,李东和同伴10多人在店主的带领下,直奔天安门广场,为的是占个好位置来观看升旗仪式。
“国家的强盛和生活的安康让我们底气十足。尤其是今年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让我们来京务工人员的心里石头落地了。我相信,家乡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一定能够战胜雪灾,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的。”湖南来京务工人员王亮激动地说。
来自奥体中心工地的4名建筑工人对记者说,因为家乡受灾,为了让他们留在京城好好地过个春节,工地给他们放了3天假,因此他们也实现了观旗的愿望。
来自湖北的来京务工人员陈俊杰说:“我真诚祝愿北京今年奥运会走好运,体育健儿多拿奖牌为国争光!”
留常州农民工:“吃得好,玩得好”
新华社常州2月7日电(记者顾烨)农历正月初一10时,来自安徽砀山的董文化、臧瑞霞夫妇带着他们10岁的女儿董如梦,来到常州恐龙园游玩,他们手里拿着公司发的入场券。这入场券是除夕之夜公司组织集体吃年夜饭时他们抽得的奖品。董文化对记者说:“今年我们吃得好,玩得好!”
和他一样幸运的是他的同事和老乡,19岁的安徽枞阳籍女工吴芳芳。她在吃完年夜饭之后,通过演唱一首《拉拉爱》,获奖一台微波炉。
他们更多的安徽同乡则在5日之前乘坐常州始发开往安徽阜阳的农民工爱心专列--A452次列车平安返乡了。A452次列车自1月23日开行,迄今已发送安徽阜阳籍农民工近30000人。常州市企业大多为外来工返乡准备了包车,并与市总工会一起,帮一些路途较远的外来工预订了车票,目前常州站因雪滞留的旅客已基本全部返乡。常州市外来农民工达150多万名,春节返乡难的矛盾非常突出。为此常州市安排了专列、专车,确保外来农民工走得了、回得来。
对于因雪灾无法回家的外来工,常州市企业也都妥善安排了他们的节日生活。常州市忠杰拆迁有限公司给留常民工准备了年夜饭和电影票,外来工占90%以上的常州老三集团,为留常民工特意举办了60桌年夜饭,还专门准备了文艺晚会等娱乐项目。
据常州市总工会副主席商鸣洲介绍,现在许多常州企业,比如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每年都制订农民工教育培训计划,组织技能培训、劳动竞赛,积极为农民工岗位成才搭建平台,使农民工感到在常工作有出路、有前途。常州市引入了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行同工同酬,有效地保障了农民工权益。许多公司出资为农民工办理了“重残保险”“十大病种保险”,增强了农民工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常州玉华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工作的安徽明光籍民工张欢告诉记者,他现在月收入都在1400元以上,每年过年都有1000元以上的年终奖,逢年过节都有礼金和礼品。
农民工鲁传江新年第一事:看望福利院老人
新华社上海2月7日电(记者 刘丹)今年,在上海卖猪肉的安徽农民工鲁传江和妻儿由于冰雪影响交通没有回乡,一家人决定在上海过新年。大年初一七点钟起床后吃了早饭,鲁传江带着孩子,拎着几大包从超市买来的营养品,乘地铁前往上海市长宁福利院。
自1996年至今,鲁传江一直在上海市普陀区石泉路附近的龙泉副食品商场卖猪肉,辛苦是自然的。一年到头,鲁传江通常都是凌晨2点半起床骑摩托车去离家几十公里开外的上海屠宰场批发猪肉,天刚蒙蒙亮就得和妻子赶到商场,一忙就是一整天。
“一年到头来,只有大年初一可以不用摆摊卖猪肉。7日早上7点钟起床,算是睡了一个大懒觉。”鲁传江告诉记者,平常睡眠严重不足,大年初一可以补充睡眠,“当然,还得赶紧趁机将重要的事情放在今天办一办”。
他说的重要的事,就是,看望并给福利院的老人们拜年。“每年春节,家里人都有走家串巷拜年的习惯。”鲁传江说。
9点钟左右,鲁传江来到了上海长宁区福利院,径直去找了和自己结对子的孤老杜鸿飞伯伯。杜伯伯是上海人,80多岁,除了一个妹妹外,没有别的亲人。2004年上海《新民晚报》发起的“结对子”活动中,鲁传江开始认识并结对关心杜伯伯。
刚吃完早饭的杜伯伯,老远看到鲁传江,乐得立马脸上绽开了花。老人以前是上海“大世界”的工作人员,会敲鼓、会吹号,也爱讲故事。鲁传江的到来,让杜伯伯又是唱歌,又是拉着鲁传江讲故事。老人将自己最宝贝的相册拿出来,和鲁传江一同分享,一边看相片一边诉说起自己曲折的人生经历。
为了给杜伯伯以家的感觉,鲁传江年初时还给老人买了个手机,为的是能随时和老人保持沟通。鲁传江悄悄地告诉记者:“杜伯伯性格挺倔强,福利院院长有时拿他没辙时,就给我打电话,我的出现总可以‘药到病除’。”
鲁传江在上海的家,位于上海普陀区龙泉副食品商场肉铺对面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出租房。在他房间里除了放有两挂鞭炮外,一点都感受不到过年的氛围,家里唯一显眼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励志书籍。
记者问鲁传江:大年初一好不容易有一天的空闲时间,除了看望福利院老人外,有没有别的安排?“我把所有重要事情都放在今天做了,自己没时间玩,但觉得挺有意义。”鲁传江说。
下午,鲁传江还去看望一个上海“姐姐”,“我在上海卖肉时,最困难的时候她总是极力地帮助我,并教我如何做生意,我挺感激她的,初一一定要带妻儿去拜个年”,鲁传江说,“亲人虽然不在身边,但异乡的朋友胜似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