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2月8日电(记者 沈汝发、霍小光)
民生问题始终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非常关注的一件大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建设目标。
近日,记者在福建省福州市采访,深切感受到,福州市在系统解决、整体推进民生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社会建设的综合水平得到提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
今年52岁的福州市福清三山镇农民李成明(化名)1月14日在电视上看到胡锦涛总书记到安徽考察的新闻,听到总书记告诉当地的乡亲们,中央已经决定,从2008年起,分两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国家补助的标准,把每人补助40元提高到80元,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这令他特别高兴。
李成明的儿子不幸患有精神疾病,他告诉记者:“以前一看到儿子发病,自己脑袋就大了,家里钱不多,要给孩子看病,就得向别人借,要么就在家里拖着。”
2006年9月,李成明全家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家四口每年只交40元便可享受到农村医保。他最近一笔医疗费是在福清市辖区以外医院支出的,共计5679元,报销了1170元。“如果在市内医院看病,报销得更多。”李成明指着报销用的红本本给记者看,前一笔在福清市三山卫生院看病花的1005.99元,就报销回来519元。“过去看病,花多少都得自己掏,现在政府给报销一部分,对我们农民来说,从来没有想过还有这样的好事。今年政府的补助更多了,我们自己掏得就更少了。”李成明感激地说。
福州市卫生局局长关瑞祺表示,2007年,福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部11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覆盖率达到100%,新农合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病有所医”。
从2005年开始,福州市还将提升改造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新建了70多家村卫生所,大大方便了农民就近看病,受到农民欢迎。
9万多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
农民工子女入学难是许多进城务工农民的心病。而在福州,农民工的这一后顾之忧已基本解除。除了专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外,从2007年秋季起,福州市规定,所有公办学校只要没有满员,都必须向农民工子女开放,免收借读费。
福州市晋安区新店初级中学由于地处城郊接合部,接纳了大量农民工子女。“2007年一年级收了250多名新生,其中160多名是农民工子女。”学校副校长赵时斌说。
赵时斌告诉记者,学校对农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评优评先、入队入团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有意识地淡化“农民工子女”与“非农民工子女”的区别,让孩子们同在蓝天下能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对那些学习吃力、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不便的农民工子女,学校还给予特别照顾,不仅让他们进得来,还要让他们留得住。
据福州市教育局纪工委书记连仲恺介绍,2007年福州市城区和八县(市)城关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共接纳9.2万名农民工子女入学。
城区近半数居民住进社会保障性住房
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廉租住房……福州市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缓解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今年69岁的林天贵原来住在福州第一机床厂宿舍,一家5口挤在39平方米的房子里。受益于福州社会保障性住房政策,2006年12月,他仅花了15万多元就在金山橘园小区买到一套80多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
“我的两个孩子一个在打工,一个没有工作,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真的好高兴。”林天贵激动地说。
福州市房管局副局长蓝仰金介绍说,目前福州市区房改房、公有住房、安置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等社会保障性住房已占存量住宅总建筑面积的44.78%,城区近一半的居民居住在社会保障性住房中。
政府买单还园、还厕于民
2008年元旦,福州左海公园免费开放,当天接待游客近10万人。至此,福州40座公园中,已有33个免费开放;2007年6月起,福州市主要街区、繁华地段和人群密集处的公共厕所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还园于民、还厕于民意味着政府要加大更多的投入。福州市园林局调研员刘风举例说,左海公园的门票过去是每人10元,现在由于免费开放,政府每年要投入经费550多万元。西湖公园免费开放后,政府投入达600多万元。福州市环卫处处长王解芳说,福州市公厕免费开放后,政府每年要增加投入900多万元。
公共设施免费开放并没有降低服务的质量。市政府明确提出“免费不免责”的要求。环卫部门还制订了《公厕卫生管理标准与要求》,记者随机采访看到,大多数公厕的水池、便池、墙壁、镜子都很干净。
公共财政保障民生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解决医疗、教育、住房问题,还是公园、公厕免费开放,民生建设离不开一个“钱”字,这就给公共财政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7年,福州市政府下决心将全年新增的13亿元本级财政预算超收财力几乎全部用于解决群众的民生问题:扶持困难群体、改善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及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安定稳定方面安排2.88亿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安排5950万元;发展社会事业方面安排1.43亿元;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创造宜居环境方面安排4.29亿元……
福州市副市长朱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2006年以来,福州市明确提出从严控制购买公车和干部出差出访等支出,推动一般性行政预算支出零增长,将节省下来的财政资金和新增财力集中用于公共服务领域。
“过去,在财政安排上一要保吃饭,二要保建设,三要保法定支出,最后才是社会事业建设。现在不同了,社会事业在财政保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解决影响民生的难点问题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福州市财政局副局长刘炳生说。
财政结构的转型彰显了福州市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