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中国红十字会利用社会捐赠建成的福建尤溪县管前树华博爱卫生院综合楼。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文件要求各级政府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
作为政府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部际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中国红十字会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用于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
近期,一些读者来信询问如何捐赠,如何保证资金能够真正投放到农民的医疗救助中。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苏菊香。
资金 多方筹集严格监管
中国红十字会通过开展多项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联合相关爱心企业和人士,建立了各类专项基金,以确保资金的募集、使用和监管。这一筹资模式因其良好的制度设计和规范透明的管理,极具公信力,吸引了众多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参与。这些专项基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主要捐赠方参与决策管理,管理规则共同制定,资助对象明确,财务收支完全透明。
在每年召开的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上都要通报中国红十字会年度财务报告,公布包括捐赠物资在内的各类财物收支情况,接受国内外审计机构及国家审计局的严格审计,同时,还主动邀请各大媒体刊发本年度的财务报告。2007年,中国红十字会就通过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中国政府网等20多家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彩票公益金‘十五’计划执行情况审计公告”,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救助 建设博爱卫生院(站)
为改善贫困地区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2005年以来,中国红十字会推出以“红十字天使计划”为主要内容的“红十字农民医疗救助”大型公益项目,旨在通过广泛动员国内外社会资源,唤起海内外各界对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关注和支持,筹集资金和医疗物资,资助贫困地区乡村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中国红十字会还与武警总医院开展了“扶贫救心”救助活动,两年来,共投入1250多万元,为700多位患先天性心脏病的贫困儿童实施手术,荣获2007年十大社会公益之星集体奖。河北省红十字会联合香港慈辉佛教基金会、河北省佛教协会救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超过800人。河北以岭医药集团捐赠价值千万元的防治流感的“连花清瘟胶囊”药物,用于2007年受灾较重地区的部分贫困人群及红十字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卫生院(站)。
两年来,中国红十字会以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依托,通过“红十字天使计划”、“灾后重建”、“扶贫救心”“有偿扶贫活动”等项目工作,累计投入3亿多元在全国贫困地区和受灾地区捐建农村博爱卫生院(站)491所,培训乡村医生263名,对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农民和儿童实施了医疗救助,惠及上千万人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为农民群众的生产自救和医疗卫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教育 普及健康知识
各地方红十字会把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医疗救助工作作为红十字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在农村普遍开展了紧急避险知识、卫生健康知识、流行病传染病等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健康新村工程”是“红十字天使计划”的拓展和深化。一方面,它将继续开展“红十字天使计划”的传统资助项目,援建博爱卫生站、培训乡村医生、开展大病救助等;另一方面,它还将配套资助农村改水改厕,并以博爱卫生站为阵地和依托,建立农村文化健康活动中心,配赠红十字书库和体育健身器材,开展村民卫生健康教育。2007年9月1日,“健康新村工程”援建的首所“国寿博爱卫生站”在贵州紫云县宗地乡打饶村奠基,同年10月29日全国第一所竣工的“国寿博爱卫生站”在河南鹿邑县高集乡新王村正式挂牌并投入使用。
中国红十字会引进国际援助,在广西、湖南等省(区)农村地区开展了改水改厕项目,在一些吃不上干净水的地方,帮助农民打井。这些项目和知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培养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
中国红十字会还通过一些活动关注农村流动人口的健康情况。如今年1月11日在北京开展了“红十字温暖农民工活动”,给奥运工地等流动农民工送去健康卡,进行卫生健康知识的宣讲,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卫生观念和习惯。
苏菊香表示,中国红十字会作为中国政府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助手,将遵循红十字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的7项基本原则,使用好社会捐赠的每一分钱,为中国农村的建设、发展作出贡献,并希望新闻媒体给予大力宣传和严格监督。(王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