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昌2月20日电 在江西吉安市电网抢修保电一线上,活跃着这样一支支特殊的队伍:他们的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头戴着印有国家电网标志的盔帽,挥舞着一面面火红的队旗;他们没有编号,临时抽调成立,不顾危险,奋战在抢修保电的最前线。他们用激情和热血守护着光明,用责任谱写出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篇章。
他们,就是由江西吉安市供电系统党员、团员青年组成的 “青年突击队”。
为了井冈人民过上一个“光明年”
2月2日,位于井冈山一山峰上的110KV仙砂线219#铁塔倒塌,直接影响到井冈山茨坪居民的春节用电。因铁塔所处的位置地势险峻,抢修施工难度很大。
“我们年轻,让我们上!”2月4日,由吉安供电公司线路分公司40名团员青年组成的突击队主动请缨,紧急奔赴井冈山。
连走带爬近一个半小时,队员们硬是在冰雪泥泞中踩出了三条通往山顶的路,抵达了故障点。现场的恶劣条件让所有队员始料不及:219#铁塔遭受了厚达近30毫米的覆冰,导线如大腿般粗。因铁塔是拦腰弯塌,抢修就必须先除冰,然后上塔将导线放下。同时还要考虑218#、220#两座铁塔不会因受力而倒塌,施工难度相当大,危险系数非常高。
在如此复杂、危险的灾情面前,队员们没有半点退却和犹豫,在队长的指挥下,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抢修中。
来时,大家都备了几双手套,但因为一路爬行,手套都湿透了。为了不妨碍工作,队员们干脆脱下手套干活,直到手指冻得通红麻木时,再放到嘴边呵呵暖气。山顶上的风很大,夹杂而来的冻雨、冰雪,狠狠地撒在几乎冻僵的脸上,但大家咬着牙,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口渴了,队员们就抓点冰含在嘴里;饿了,就啃一口冻得跟冰疙瘩似的面包和馒头……
经过3天3夜的连续奋战,2月6日下午4时许,110KV仙砂线219#铁塔断线故障抢修成功,线路送电恢复正常。这一天,正好是农历除夕。看到千家万户亮起了通明的灯,小伙子们笑了。
冰河里来了一群年轻人
2月1日,井冈山市新城区停电已经3天了。为尽快恢复供电,井冈山供电公司青年突击队接到紧急命令,必须马上调通泰和10KV碧溪线与井冈山市10KV北岸线。两线距离虽较近,只用六根电杆就可连接,但架线必须要跨越两条河流,且河宽都在25米以上,河流最深处达0.8米。
经过冰雪的长时间浸透,这两条河流早已成了刺骨寒冷的冰河,水温接近零下5摄氏度。面对冰河,井冈山供电公司青年突击队队长徐力斌大喊一声:“是党员、团员的同志先跟我下!”话音一落,徐力斌率先跳下了冰河。
在他的带动下,只听“扑通、扑通”,一个个青年突击队员纷纷跳进刺骨的河水中,组成了一支搬运梯队。瞬间,只见银线在人群中流动,横担在河流上飞快地传送,拉线桩在不停地晃动,队员们在不断地吆喝鼓劲……冰河上顿时呈现出一幅壮观的突击抢险图。
晚上9时35分,线路成功调通。此时,青年突击队员已在冰河里奋战了近3个小时,当他们疲惫地爬上岸时,双脚已被冻得麻木了,几乎无法挪动脚步,一个个倒在了岸边。
在河的对岸,远处百姓家里的灯亮了,他们心中温暖的灯也一同亮了起来。
无怨无悔的青春
青年突击队的队员是最普通的年轻人,他们有家庭,有梦想,有追求。可在灾情面前,他们保“大家”舍“小家”,无怨无悔地付出,用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2月2日,吉安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青年职工李文军在一线抢修时,鼻子不慎被树枝戳穿。他忍着剧痛,还坚持工作,最终因体力不支晕倒在一线。经过一夜的抢救,他才苏醒过来。当被问及为什么要主动奔赴一线时,他的回答却是那么的朴实:“就是想让大家尽快用上电,没想那么多!”
1月中旬,吉安供电公司线路分公司青年职工章力中的爱人早产,婴儿黄疸值高,一直在市妇保医院的保温箱中接受治疗。随着冰灾的不断加剧,1月27日,公司吹响了抗冰抢险的集结号,章力中忍痛抛下正在坐月子需要照顾的爱人和病危的婴儿,把小家的担子交给了自己的亲人,义无反顾地加入抗冰大军奋战在抢修一线。
……
在抗冰抢险战斗中,许多青年突击队员二十多天都没有回家,一半以上的队员都患上了感冒,常常是刚拔下输液管,又赶赴抢修现场。顾不上家中年迈的老人和妻子儿女,顾不上自己家里遭受的损失,还有的队员甚至顾不上早已订好的喜日,把婚礼推迟了一次又一次。
如何理解青年突击队?很多队员作出了几乎一致的响亮回答:最艰苦的担子我们挑!最危险的地方我们去!最紧要的关头我们上!最困难的时刻我们在!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千家万户的光明,我们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