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学期开学:京剧在争议声中“唱”进中小学课堂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2月2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 吴晶、周玮)25日是今年春季新学期开学之日,北京各个中小学校的门口再度挤满送孩子入学的家长。在他们交流的育儿经中,“学京剧”成了最新的热门话题。

    新学期开学前夕,教育部宣布将于今年3月至明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每个试点省市将遴选10所小学和10所中学作为试点校,试点后将逐步在全国推开。

    “让孩子学学京剧挺好的。”女儿在北京东方德才小学就读的卢姓家长说。他认为,孩子从小接触各种艺术会对她的成长有帮助。目前,他的女儿已同时在学习舞蹈和绘画。

    但另一位姓张的学生家长却不赞同。她告诉记者,因为上学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们在学龄前阶段就已“摄入过量”——英语、钢琴、绘画等各类兴趣班几乎占据了孩子所有的课余时间。

    “我们也得陪着他们‘加班’。”这位家长难掩疲态:“他们的学习内容越丰富,我们越费心。”

    学生“负担重”一直是基础教育难以回避的话题。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体系内,学校和家长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帮孩子提高成绩,增强竞争力,其中最直接和有效的办法就是加课、补课。

    针对京剧入课是否会增加学生负担的这种担忧,教育部的回应是,京剧课不会增加音乐课学时,而是纳入原有的音乐课程之中。有关负责人还强调,此举是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进入课堂是件好事,但不应只有京剧。”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说:“将传统教育纳入正规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中国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应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把各地标志性的文化遗产找出来,再由专家选择进入课堂。这样,各地的文化精品就可以通过主流教育的途径传承下去。”

    教育部主管京剧进课堂工作的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京剧作为国粹入选无可厚非,试点不会扩展到其他戏种。试点京剧教育不是为了把学生变成票友,不能看作是特长教育。

    在此次试点推出前,北京的黑芝麻胡同小学已开设京剧课近两年。校长杜军说,学校曾对120名上过京剧课的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课后仍对京剧没兴趣的学生只有1至2人;大多数学生表示,他们可能不会去买票听戏,但很喜欢类似课程;还有30至40人表示,他们因这门课而喜欢上了京剧。

    在15首唱段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经典“样板戏”京剧唱段都有入选。虽然不少家长对这些产生于特殊年代的“样板戏”怀有感情,但却对孩子能否理解持怀疑态度。

    国家京剧院院长吴江参与了中小学京剧课教材的编写工作。他表示,15首唱段是在广泛征求中小学教师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遴选而出的,代表了京剧艺术的主要特点。

    吴江强调,孩子们能否了解并喜爱京剧的关键是教师。为此,教育部将于今年3月专门组织开展试点学校音乐教师培训工作。

    北京市教委体美处副处长王军表示,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降低问题。京剧课教师不能简单教授演唱技巧,而应将曲目背后的故事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景勃表示,现在很多国家都把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纳入基础教育中,这种试点应该倡导和支持。

 
 
 相关链接
· 第四套京剧行当题材邮票发行
· 教育部:10省(市)中小学今年将开展京剧课程试点
· 教育部:10省(市)中小学今年将开展京剧课程试点
· 国家京剧院、梅兰芳大剧院组织义演向灾区捐款
· 李长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国家京剧院调研
· 上海青年京昆剧团京剧《大唐贵妃》将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