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2月28日电(记者 孙洪磊、许剑铭)作为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天津市近年来通过自主创新,建成了集科教、制造业等优势于一身的新型研发基地,并不断加快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巨人型产业
天津市围绕培育自主高新技术产业的大企业、大产品、知名品牌,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群体规模,促进软件、新能源、中药现代化和环保科技4个国家级产业化基地做大做强,加快一批超亿元重大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培育巨人型企业和品牌。
近年来,天津市通过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工程,促进了几十项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在天津中药行业的推广应用,建成了中新药业、天士力等现代中药产业园,培育出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一批现代中药大品种,使天津成为我国中药现代化重要的创新与产业化基地。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将围绕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建设目标,重点抓好牛黄降压、血府逐瘀等30个中药大品种的现代化剂型、生产工艺等开发应用,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品牌。到2011年,全市超亿元中药产品将由目前的3个增加到10-20个,1-2个现代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医药市场,销售收入达到240亿元。
天津市科委综合计划处处长齐成喜说,一个地区要转变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必须由资金、资源投入驱动转变为创新要素投入的驱动。天津市将进一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扶持重大产品产业,做到产业的高质化、高端化和高新化,实现经济的高质高效。
产学研结合打造新兴产业基地
近年来,天津围绕优势产业发展,抓关键技术突破和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促进大学和科研院所与企业、行业和区域的合作,使科技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空客A320总装厂和大火箭产业化基地落户天津滨海新区,天津市不断加大吸引和整合民用航空航天科技资源,围绕着中国民航大学的人才优势,大力吸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建设民航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民航虚拟大学科技园,加快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航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加快科技攻关民航安全和飞行技术、空中交通管理、机场工程与设备技术、信息系统等关键领域。
2008年,天津市将吸引30家左右民航科技企业聚集。2009年建成国家级中国民航虚拟大学科技园和2个省部级以上研发中心。到2011年,聚集100家左右民航科技企业,建成国家级以上研发中心5个、企业研发中心10个以上,实现民航科技产业产值100亿元。
天津市成果转化中心主任郝为民说,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是增强科技服务于经济发展能力的关键。天津市将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的聚集,推动研发和市场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让科技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路线图工程”激发社会创业活力
天津市从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和群体发展入手,构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科技投融资平台,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全方位激发创业活力。
2005年,天津市专门设立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扶持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和群体壮大,2007年,天津市启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工程”,加强对初创期、成长期和上市发展期三个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分类支持。天津市还与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分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了天津市科技投融资平台,对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了扶持政策。
3年里,天津市共扶持了389个企业,投入政府资金9815万元,已有15家企业具备了上市条件,6家企业将于今年实现上市发展。
天津市创业投资中心副主任关春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这个群体的发展和扩大,是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的标志。但由于固定资产少,商业融资困难,往往因资金问题而夭折。天津市将通过制度建设加大政府资助力度,力争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因固定资产少而出现的融资困难,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