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监测风云抗冰灾--气象部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纪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2月29日   来源:人民日报

    一次,两次,三次,四次!

    1月10日至2月2日,短短20多天里,我国南方地区连续4次遭遇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冰雪肆虐,历史罕见。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13万气象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密切追踪每一次天气变化过程,全力以赴做好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服务工作。

    高山上,观测数据一个也不少

    冰雪覆盖大地,结冰厚度接近历史记录的两倍……海拔1298米的湖南南岳国家高山气象站,是国家二级艰苦台站,也是湖南省海拔最高的台站。这里的气温、气压变量、风速等观测资料,参与全球气象资料交换,对天气预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观测员们顶风冒雪,坚持每小时测量一次气象数据,编报发送出去。雨量桶要先用开水烫,把外面的冰雪融化,才能取出来称量。

    山下的同事时刻牵挂着山上的观测员们。南岳区气象局组织运输队,往山上运送发电急需的汽油、食品等物资。平时两个小时的路程,他们走了7个多小时。

    “再苦再累,观测数据一个也不能少!”这是南岳高山气象站工作人员的誓言。一批批监测数据从这里源源不断地传往北京、长沙、武汉等地,春节期间也不曾间断,为监测冰雪天气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位于牯牛背山顶的江西庐山气象局,建在七星山上的贵州都匀雷达气象一级站,地处山头的湖南省安化县气象局……这些“高处不胜寒”的基层气象台站,成为冰雪“重灾区”。工作人员在上下班时,甚至要冒着摔下山谷的危险。为了一个也不能少的观测数据,气象工作者们坚守岗位,无怨无悔。

    深夜里,中央气象台灯火通明

    准确的天气预报是抢险救灾的基础性工作,中央气象台(国家气象中心)正是承担这一重任的国家级“主力军”。

    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刚露端倪,中国气象局便打响了抗冰救灾攻坚战,中央气象台各个岗位进入应急状态,加强了昼夜值班。深夜里,位于中央气象台二楼的天气会商室仍然灯光明亮。监视屏滚动显示着各地气象台发布的预警信息,工作人员在电脑前研究各地传来的最新气象监测数据,调阅数值天气预报结果,分析天气的发展演变。

    抗冰救灾期间,中央气象台加强了对下级气象台站的指导,增加会商频次,中国气象局领导、全国的预报员们每天共同“会诊”天气状况。中央气象台每天要完成10余份决策服务材料,努力为“通路、保电、安民”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有着近30年工作经验的首席预报员杨贵名,每天除了全力应对极端天气的考验,还要接受媒体采访,解答网友疑问,答复各种电话咨询……“天气预报永远不可能100%准确,但我们已经付出了100%的努力。”杨贵名说。

    冰雪中,女观测员撑起“半边天”

    1月12日起,贵州万山特区出现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最低气温达零下8℃,地面冰雪厚度10厘米以上。灾害天气造成全特区停水停电,交通中断,物资紧缺。杨碧桃、黄红萍、田红梅,这3位女观测员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了工作任务。

    抗击冰雪灾害,外表柔弱的女性们用自己挺直的脊梁真正撑起了“半边天”——

    马荣,荆州市石首气象台台长、一线业务预报员。1月16日,正在值班的马荣突然满头大汗,脸色苍白,她趁中午吃饭时间到医院看病,被诊断为急性膀胱炎。病情越来越严重,医生建议住院,马荣又一次选择了拒绝。在值班室里,她边打点滴边工作,连续20多天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杨霁,湖北恩施国家气象观象台副台长。她已有7个多月的身孕,仍坚持忙碌在冰雪覆盖的观测场。从值班室到观测场的路虽不长,但特别滑。冰雪中,这位准妈妈小心翼翼地迈动着脚步,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冰雪正在消融,春天已经走来。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极端天气增多增强,防范和减轻气象灾害的压力明显增加,气象部门责任依然重大。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今后将继续以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为中心,以增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为重点,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安康,提供更优质的气象服务。(刘 毅)

 
 
 相关链接
· 司法部:抗灾救灾期全国未发生罪犯劳教人员脱逃
· 我国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 中煤地质总局抗灾救助及灾后重建工作成效显著
· 气象局要求做好农业抗灾减灾和春耕生产气象服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