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2月29日电(记者 孙英威)我国“粮仓”黑龙江省近年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巩固了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去年,在遭遇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全省粮食总产仍达到了396.55亿公斤,创下历史第二高产年。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近5年来,这个省在农田水利、农机化、土壤肥力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一批大型水利控制性工程投入使用,使全省城乡防洪标准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部门了解到,这个省最近5年间新打机电井6.6万多眼,新建小塘坝、蓄水池5333处;农机化进程加快,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1.2%,是全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省份;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面积不断扩大,农家肥施用量稳步增加,土壤肥力有所提高;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为解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难题,黑龙江省不断加大节水灌溉推广力度,采用工程灌溉和非工程灌溉等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目前,全省节水灌溉总规模已达758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3%,年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5亿公斤。
随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黑龙江省的粮食产能得到了有效巩固和提升。近5年来,全省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由2002年的208.5公斤/亩提高到2007年的252.5公斤/亩。全省粮食总产分别登上了300亿公斤和350亿公斤两大台阶。
按照黑龙江省政府的初步规划,今年全省将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强化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继续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农业水利化水平;继续加大对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扩大深松整地规模,争取用两年时间把全省耕地深松一遍,建设好“土壤水库”。此外,继续加强土壤肥力建设和农业生态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粮食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