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9日电(记者 董峻)当前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由应急抢险转入全面恢复重建,春耕生产即将全面展开。农业部及各地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更加直接、有效的措施,一手抓灾后恢复生产,一手抓春耕备耕,强化政策落实和技术服务,努力实现今年农业生产良好开局,为全年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打牢基础。
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含金量进一步提高,中央财政支农补贴资金规模大幅度增加,其中安排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4项补贴资金749.9亿元,比上年增加244亿元,增长48.2%。
为了支持各地开展春耕备耕,财政部于25日提前预拨了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等专项资金123亿元,其中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54亿元,比去年增加3亿元,增长5.8%;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12亿元,比去年增加3亿元,增长33.3%。农业部已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
目前,各级农业部门正逐级细化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中央补贴资金操作方案,创新落实机制,加大执行力度,加快实施进度,确保各项预拨资金在春播之前落实到位、兑现到户。
农业部还将会同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完善管理办法,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同时,加强对粮食市场价格的监测预警,及时提出启动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建议。
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为提高春耕生产的科技含量,农业部决定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业抗灾救灾和春耕生产科技进村入户行动。
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项行动已确定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80个主导品种,以及保护性耕作与免耕、测土配方施肥、农田旱作与节水栽培等50项主推技术,将于近期发布实施,并派出25个专家组,帮助和指导地方农业部门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宣传、培训、推广工作。省级农业部门和有关专家,也将同时研究制定分地区、分作物、分类型的灾后恢复重建和春耕生产技术措施和服务方案。
科技入户工程将免费发送春耕生产技术明白纸60万份、科技光盘3万套、图书资料2万套;组织5000名科技入户专家和2.5万名基层农技人员,深入春耕生产第一线,“手把手、面对面”帮助农民解决春耕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同时,农业部门还将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在20个受灾省、463个项目县、23140个村开展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培训专业农民100万人,示范带动培训农民1000万人。
农技服务全面展开
当前,东北、华北地区旱情持续发展,对春耕播种和秋冬种作物返青生长极为不利,抗灾保春耕的任务相当艰巨。为此,农业部在继续抓好灾区恢复生产的同时,正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会商春季灾害发生趋势,有针对性地强化各项防灾减灾措施。
春耕生产期间,将重点抓好干旱、倒春寒等气象灾害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及时派出工作组和专家指导组,帮助和指导各地及时落实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措施。
同时,加强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预报,指导地方强化应急防治,推进专业化防治,做到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把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各级农业部门正在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和综合增产技术示范展示活动,逐级建立示范田和展示片,示范推广超级稻、耐密型玉米、优质小麦等优良新品种,以及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免耕栽培、保护性耕作、精量半精量播种、机插播、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实用增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