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3月8日电(记者刘宝森)眼下正是家养水貂配种的最佳时机,青岛市城阳区殷家社区养貂大户韩德华发现本村30家养殖户并不懂如何为水貂配种,便逐家逐户讲解示范。进入3月以来,韩德华已帮助6家水貂养殖户配种1000多只。
当前在青岛,还有很多像韩德华一样的女性活跃在基层,她们知民意、顺民心、解民难、保民富,共同践行着妇联组织“党政所急、妇联所能、妇女所需”的工作原则,她们有着相同的称呼“巾帼联户小组成员”。
从2006年开始,青岛市妇联充分发挥妇联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健全的组织网络作用,通过巾帼文明队员联户形式,畅通和拓宽了党群联系的渠道。目前,青岛全市共有1862个巾帼联户小组,8000多名小组成员活跃在城乡。
据青岛市妇联介绍,在开展巾帼联户活动中,妇联选拔威信高、责任心强、有一技之长的巾帼文明队员担任巾帼联户活动的队员,一名巾帼联户队员联系3户至5户人家。联户活动在妇代会的指导下,按居住区域划分为若干巾帼联户小组,组长由队骨干担任,组员5人至30人不等,联户小组实行包片联户责任制,形成了“妇代会—妇女骨干—巾帼联户—户”的工作网络。
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小庄社区妇女林桂娟,公婆年老体弱、大伯哥双腿残疾、大嫂聋哑,家庭生活困难,仅靠林桂娟夫妇支撑生活。通过巾帼联户,社区帮助林桂娟担保贷款10万元,租地建起了养貂大棚,年创收1.5万元,实现了脱贫。林桂娟说:“通过巾帼联户制度,社区领导不仅及时了解了俺家的困难,还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俺走上了致富之路,俺富裕起来后,一定通过这个制度帮助更多的姐妹勤劳致富。”
青岛市妇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巾帼联户活动主要有“摸”“报”“疏”三个职能,“摸”是摸透妇女群众对重大决策及社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思想反映,具倾向性、普遍性、苗头性的思想动态;“报”是把需要党委政府及妇联组织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建议等通过联户网络及时反映到社区妇代会、两委及上级妇联组织;“疏”是及时疏导各类矛盾,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为了提高巾帼联户队员处理问题的能力,市妇联面向社会招聘,组建了具有专业知识的25名同志组成的巾帼志愿者宣讲队伍,定期到基层宣讲党的政策、法律法规、文明礼仪、家庭教育等内容。
青岛市妇联表示,巾帼联户活动不仅畅通了党群信息渠道,还激发了妇女群众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妇联组织协调村两委吸纳巾帼联户成员列席村务会议,听取她们对村务管理的意见。发动巾帼联户成员代表对村庄改造、文明家庭评选等工作建言献策。 2006年以来,巾帼联户成员共帮助基层家庭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2000余件。
红岛街道小庄社区村书记孙公教感慨地说:“巾帼联户是联系妇女、凝聚妇女的好方式,只要把妇女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社区的事情就成功了一多半,社会就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