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张家界3月22日电(记者 苏晓洲、谭剑)22日,我国第一个可持续旅游定位研究站——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可持续旅游定位研究站在张家界武陵源群山之中揭牌。研究站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开始将人类旅游活动因素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定位研究,这对于我国在自然资源生态保护和旅游经济开发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科学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来自国家林业局、湖南省林业厅、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相关负责人出席了揭牌仪式。自25年前建立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来,我国森林旅游迅猛发展。但由于游客数量激增,人类活动对森林公园的负面影响日趋显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红教授告诉记者,在自然生态系统研究中,定位研究是非常成熟的做法,我国也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全国的研究网络。但结合森林生态的可持续旅游定位研究,长期以来却是空白。旅游经济活动究竟对森林生态影响的程度有多大、一座森林公园究竟最多能接待多少游客……这些问题长期困扰学界与社会,只有通过把人类组分引入到自然生态系统展开定位研究才能解决。
据记者了解,结合海外成熟经验,一些有远见的学者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呼吁要展开可持续旅游定位研究。“张家界站”的建立,圆了他们多年来的梦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钟永德教授告诉记者,他们将通过GPS定位、射频卡等科研手段,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石英砂岩、森林植被、动物群落进行观测,并通过长期观测和数据分析,描绘人类旅游活动在张家界森林中的“生态足迹”;通过安装脚环、无线电定位器了解张家界鸟类和动物栖息受人类活动影响后发生的变化;研究还将包括“社会生态系统”,通过调查国家森林公园内原住民和迁入者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育率、犯罪率等变化因素,研究旅游经济发展对当地原生态非物质文化产生的影响。最终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武陵源景区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虽然最终的研究结果可能只适应于某一区域,但通过定位研究形成的方法体系,对于全国其他的森林公园将具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钟永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