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河北:“细胞扶贫工程”使40万农民走上脱贫之路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2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石家庄3月25日电(记者张洪河)河北省针对“基础设施进了村,增收项目难入户、贫困家庭照常穷”的问题,2006年开始实施“细胞扶贫工程”,探索以农村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农户为着力点的扶贫新模式,通过扶贫资金直接入户、周转使用,为每一个贫困户种上“摇钱树”,进而带动整个贫困人群摆脱贫困。两年来,全省已有10万多农户、40万贫困人口走上稳定脱贫之路。

    河北省共有4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和12个省定重点县,共有7102个贫困村。近年来,河北省扶贫工作取得重大成果,自2001年到2006年,全省解决了14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的情况也暴露了出来,前几年扶贫资金更多精力用于修路、打井、通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直接用于贫困户的资金投入偏少。

    鉴于此,河北省从2006年开始,启动以资金、项目直接入户为核心的“细胞扶贫工程”,每年从全省52个贫困县各选择1000个贫困户,向每个贫困户至少投入2000元扶持资金。根据各家各户的劳力、技术、资金状况和当地情况,贫困户自主选择一个可持续的生产增收项目。而农村的水利、交通、通讯、电力、教育的投资和建设,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承担。这样一来,把基础设施投入和直接入户扶贫资金分开使用,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河北省对资金入户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制度规范:扶贫部门要确保资金投向,对到户项目登记造册,进行公示;财政部门对到户扶贫资金实行项目验收报账制;审计部门监督检查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为了保证资金、项目真正入户,每个示范户都要对项目内容、扶贫资金、帮扶人员等挂牌明示,以便群众监督和督促检查。

    贫困群众是“细胞扶贫工程”的主体,河北省尊重贫困户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而是走市场化扶贫的路子,让群众自选项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己的孩子自己抱”,极大地增强了贫困户农户搞好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据了解,两年来,河北省已有10万多农户、40万贫困人口走上稳定脱贫之路。目前,河北省正在贫困人口集中的太行山区、黑龙港流域、环京津贫困圈大力建设优质核桃、设施蔬菜、畜牧养殖三大产业带,将可带动60多万人口脱贫致富。

 
 
 相关链接
· 扶贫办副主任会见美国“活水国际”代表团一行
· 陕西出台08年扶贫项目和资金安排使用情况的公告
· 中日合作综合扶贫项目年度协调委员会在京召开
· 扶贫办下发《2008年东西扶贫协作工作指导意见》
· 陕西省2008年将投入6.5亿财政资金助60万人脱困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