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211工程"为我国创建世界先进水平一流大学奠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2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记者吴晶、崔静)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不言而喻。为了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自1995年实施的“211工程”有效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初步奠定了我国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基础。

    “211工程”是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九五”“十五”期间教育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共计投入建设资金约37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约80亿元。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玉良说,“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的高等教育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工程,是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国内国际形势而做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这项工程被海内外普遍认为是投资效益良好、工程管理规范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为我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发挥了重要作用。

    “211工程”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1995年,我国所有高校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数总和,还不及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两所学校同期被收录的论文数。同期,我国早期设置研究生院的28所“211工程”大学,与国际公认的美国最好的61所大学的SCI论文发表和被引用次数平均值之比,分别为1∶15.1和1∶51.7。

    2005年,这两项比值已缩小至1∶3.6和1∶6.2。清华大学在上述两个重要指标上,已经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十分接近。

    杨玉良说,“211工程”实施以来,我国一批高水平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明显缩小。1995年至2005年间,我国“211工程”大学的研究生培养能力提高了5倍,科研经费增长了7倍,SCI论文发表数增长了近7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增加了近5倍,仪器设备总值增长了4倍。

    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说,“211工程”成功探索了发展中国家如何从国情出发,集中力量、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道路。他指出,“211工程”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建设了一批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同时,注重创新学科建设模式,支持新兴交叉学科,调整优化学科布局结构,初步形成了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重点学科体系。

    通过重点建设,我国高校一批重点学科实力明显增强。按国际可比指标SCI论文发表数统计,我国已有40多个学科接近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排在世界大学第2位,SCI论文被引用次数列世界大学第14位;北京大学化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及论文被引用次数也进入了世界前列。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张泰青说,以“211工程”学校为主体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和“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已初步形成了我国独有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及时了解世界学术信息,共享学术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支撑。

    “211工程”学校成为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张泰青说,“211工程”学校注重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产生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科学研究方面,“211工程”学校承担了全国二分之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973”项目、三分之一的“863”项目。产出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的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211工程”学校承担和完成了国家大部分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重大项目,针对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一大批有重要价值的决策咨询报告。

    “211工程”学校在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也使这项工程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界认可的中国品牌,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与“211工程”学校建立联合科研机构。近年来,一些国家纷纷推出了与“211工程”类似的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专项计划。

    杨玉良说,1995至2005年间,“211工程”学校累计培养本科生242万人、硕士生50万人、博士生12万人、留学生11万人,为我国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了应有贡献。

    抓住机遇推进“211工程”

    我国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700多所,“211工程”学校仅占其中的6%,却承担了全国五分之四的博士生、三分之二的硕士生、二分之一的留学生和三分之一的本科生的培养任务,拥有85%的国家重点学科和96%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有70%的科研经费。

    杨玉良说,“211工程”学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好这批学校就能够把握住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我国已确定“211工程”的第三期建设目标——在继续巩固和加强重点学科建设的同时,加大投入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此,中央将安排资金100亿元。

    赵路指出,“211工程”第三期建设将继续秉承前两期建设的宝贵经验,即科学规划,规范管理,严格监督,注重实效。具体措施包括:在编制实施“211工程”三期规划时,要注意与目前正在实施的其他一些国家重大教育科技项目之间的衔接,尽量避免重复建设,突出特色;在资金管理上,要适当地引入绩效管理方法;还要更加注重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

    杨玉良说,“211工程”10年的发展不仅带来成功的经验,也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好的思路。“我们要在工程10年建设的基础上,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让世界一流大学真正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他说。

 
 
 相关链接
· 温家宝主持常务会听取高等教育"211工程"建设汇报
· “211工程”“九五”建设成就综述
· “211工程”简介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