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冰雪英雄谱:在生命中最后7天他仅休息13个小时
新华社贵阳3月26日电(新华社记者 张月琳)雪凝灾害期间,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派出所所长赵祖虎带领民警坚守抗击雪凝灾害第一线,日夜上路巡逻、救助被困人员。就连12岁的女儿住院做手术,赵祖虎都没能抽出时间去看望一眼。
在生命中的最后7天,他仅仅休息了13个小时。当筋疲力尽的他回到宿舍躺下休息时,就再也没有醒来。赵祖虎走了,然而他的战友和群众永远也忘不了他生前一幕幕感人事迹。
雪凝来袭 派出所所长上路助危解困
1月21日上午,贵州209省道织金县珠藏镇辖区凤凰山一段,雪凝导致路面结冰达10多厘米厚,公路上横七竖八停放着几十辆大小车辆。被困在最前面的是一辆外地牌照的集装箱货车,不论驾驶员怎样努力,车子就是不能起步。
就在此时,3名民警顺着公路冰面一溜一滑地走了过来。“我叫赵祖虎,是织金县公安局珠藏镇派出所所长。大家这样困着不是办法,都来帮帮忙吧。”走在前面的赵祖虎先自我介绍,然后号召大家一起来帮忙。
“先抠点干泥巴将路面整理一下,打滑不能走的车我们大家就推,一辆一辆的过!”赵祖虎一边说着,一边与被困的司乘人员在刺骨的寒风中用双手拨开公路两旁的冰块,抠出冰块下面的泥土,然后将一块一块的干泥土砸碎在路面上。铺上足够的泥土后,大家又齐心协力将这辆无法发动的集装箱货车推出近一公里路段,其他被困车辆也陆续得以通行。
贵州省织金县自今年1月中旬开始发生雪凝灾害,珠藏镇是织金县受灾最为严重的乡镇之一。雪凝不但造成镇上电杆倒塌、水管爆裂,每天滞留在公路上的车辆就有600多辆,被困群众3000多人。
面对罕见的灾情,珠藏镇派出所所长赵祖虎积极组织民警护送、救助被困车辆及人员。据统计,雪凝灾害期间赵祖虎等人共护送近万辆车次,救助被困司乘人员4.5万多人次。
生命中最后7天,他仅仅休息了13个小时
连续20天的抢险抗灾,赵祖虎和派出所的民警们常常从夜间巡逻至天明。细心的同事为他做过统计,在抗击冰雪灾害的关键时刻,也就是从1月28日至2月3日的这7天里,赵祖虎工作时间累计达到155个小时,仅仅休息了13个小时。
2月3日这天,赵祖虎巡逻时发现一名智力障碍的女孩,他把女孩带回派出所。通过耐心细致的询问得知女孩是贵阳市修文县久长乡久场村人。经过赵祖虎精心安排,女孩在第二天下午就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然而,女孩和她的家人并不知道,给了她200元钱并帮助她回家的“恩人赵所长”此时竟已与世长辞。
赵祖虎3日下午送走女孩后又到辖区内的煤矿进行安全检查,当天夜里他还和所里民警研究部署春节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一直到4日2点多钟,赵祖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所长办公室的里屋休息,谁知他这一睡却再也没有醒来。
经法医鉴定,当时放在屋内电视机上的蜡烛燃尽后引起电视机外壳燃烧,并释放出有害气体,疲劳过度的赵祖虎沉睡中吸入后窒息,因此献出了年仅36岁的生命。
“作为人民警察,就是要把人民的疾苦作为己任”
雪凝期间,赵祖虎12岁的女儿在织金县医院住院做阑尾手术,他忙于抗灾一直没去看望女儿,唯一做到的就是每天给女儿打上几分钟电话表示安慰。
但是对需要帮助的人民群众,赵祖虎却能够及时出现在他们面前。“作为人民警察,就是要把人民的疾苦作为己任,对老百姓多一分关心,多一分爱心,多一分同情心,多一分责任心。”这是赵祖虎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赵祖虎199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3月参加公安工作。参加公安工作10年时间里,他被视为犯罪分子的克星、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据统计,赵祖虎在担任珠藏镇派出所所长两年多的时间里,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0多人,查处治安案件100多起。
“十年从警除暴安民保平安,千古流芳抢险救灾为人民。”赵祖虎牺牲后,织金县委、县政府为他举行追悼大会,成千上万的人冒着严寒从四面八方赶来,为这位好所长送行。日前,中组部追授他“抗御雨雪冰冻灾害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哪里有灾情,他就出现在哪里”——记抗凝救灾殉职的侗族村支书吴声海
新华社贵阳3月26日电(新华社记者周芙蓉)2008年1月中旬,一场罕见的雪凝灾害肆虐贵州侗乡大地。水、电、路、通信全面中断,村村寨寨,变成“孤岛”。
群众安危使他揪心。哪里灾情最重,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群众危难,他就奔向哪里,夜以继日地解救受灾群众。
他是贵州省黎平县永从乡管团村侗族村支书吴声海。1月20日深夜,他终因劳累过度,不幸殉职。
吴声海匆匆走完生命的43个春秋,留下了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一心为公的光辉形象。近日,中组部追授吴声海为“抗御雨雪冰冻灾害优秀共产党员”。
“一句话都没留下,他就走了”
村委会主任杨再华与吴声海一直并肩奋战在抗灾第一线,他忘不了吴支书为了解救受灾群众,忘我地走完生命最后历程的情景:
“1月17日、18日,气温降到零下5摄氏度,交通、供电、供水、通信全面中断。为及时了解灾情和解救受灾群众,他带领我和村会计,冒着大雪,踏着又湿又滑的山路,下到距村委会7.5公里的贫困组帕洞组。”
“当时,路面结了很厚的冰,我们脚绑草绳,一路走,一路摔,路上硬是花两个多小时。路上检查了6公里电力线路,消除了3处火灾隐患。到组里安排好救灾工作后,又赶去看望五保户和困难群众。”
“1月19日上午,他带领我们巡查村所在地,发现侗家鼓楼没有电灯和柴火,当即掏钱购买电线、开关、灯泡,又架起楼梯把电线接好,安排民兵连长弄来柴火,保证群众过年到鼓楼聚会,有光明,不受冻。”
“他统计了退耕还林的灾情,讲定20日到乡里作汇报,谁知第二天一大早,他父亲就到我家说,他走了!”
杨再华含着热泪说:“他长期带病工作,是活活累死的!我在给他换寿衣时,发现他右胸下侧贴有止痛膏,黑色包块一直蔓延到胸部,至今不知患的是什么病。”
“从去年开始,身体一向健壮的他,脸色发黑,身体消瘦,时常感到身上疼痛,我们劝他多少次,他就是放不下工作去医院作全面检查。”
吴声海走了。一向支持他工作的父亲吴永忠病倒了。这位78岁的老人,曾经担任过村支书,看上去坚毅,却显得疲惫。
老人喃喃地对记者说:“他从来都把群众利益放在前面。这次,他为党和人民献出了生命,我为他感到自豪。我心痛的是,孩子辛苦一天回来,饭没吃一口,水没喝一杯,一句话没留就走了!”
“生前没往家里拿钱,死后安葬费也是借的”
吴声海的妻子杨英兰泣不成声地对记者说:“他每月220元工资,几乎都没拿回家。去世后,我向亲戚借钱才把他安葬了。”
在他儿子吴阳红的记忆里,父亲是个忙碌的人。他说:“读初中,我就很少见到他。在县城上了高中,更难见他面。难得他下地干一次活,一接到电话,放下活就走。”
吴声海为村务奔忙,无暇顾及自家农田,他家的主要农活被他二哥吴声明承担。吴声明对记者说:“老四对我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我是支书,只要群众富裕了,我们一家都光荣’。”
吴声海当村干部18年,他对家人说得最多的是:“我是村干部。”“我是支书。”“不能伸手!”
寨老吴远雄感慨地说:“他的家庭负担重,上有年过七旬的老父老母,下有两个上学的孩子,论困难程度完全可以享受低保,却被他‘我是支书,不能评’给推掉了。”
他儿子考上高中那年,家中拿不出学费,只好向信用社贷款5000元。为了归还贷款,他忍痛动员不会讲汉话的妻子远出海南打工。他对妻子说:“我是支书,不能丢下群众去为自家挣钱。”
杨再华说:“他每年为村民办事自家拿多少钱,没人说得清。而他自己,超过3块钱一包的烟都舍不得买。”
他对自己、对家人节俭,甚至吝啬,而对村里的公益事和孤寡老人却慷慨解囊。
2002年,为了解决村里的人畜饮水困难,他个人向信用社贷款4000元,垫付工程款,确保工程如期开工。直到去年,村民集资款才筹集到位。
2002年,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不仅垫资购买炸药,还包揽了最危险的爆破任务,率领村民奋战在工程一线。
2006年,为了方便群众出行,他个人出资1000多元,为侗寨修建了一座人行桥。
他殉职前一天,在看望帕洞组五保老人吴安田时,他背着同行的干部塞给老人100元钱,叮嘱老人说:“拿去买肉过好年。”
“他是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楷模”
吴声海1965年出生在侗族农家,1984年参军入伍,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退伍回乡后,先后担任村民兵连长、党支部副书记,2002年任党支部书记。
吴玉龙说:“几年来,他带领我们修了三条通村公路,硬化了进寨道路,自来水引到家,解决了祖祖辈辈吃水难的问题。”
龙林彩说:“村里做大事,他总是带头,既出力又出钱。他勤勤恳恳,一心为民。”
吴声文说:“他生前非常关心五保户,平时问寒问暖,逢年过节照顾周到,亲自送粮、送钱到家。”
吴远雄说:“声海从当村干部起,就一心扑在工作上,舍小家为大家。村里农业生产、社会治安等工作,都走在全乡前列。村民收入也不断增加,由2002年的1100元增加到去年的1620元。”
乡亲们满含热泪对记者说:“雪凝灾害前两天,吴支书带着大伙修一条能灌溉100多亩稻田的水沟,因雪凝天气停工,为了尽快实现他的遗愿,大家自发组织,正月十三就干起来了。”
永从乡社会事务办主任孙学智说:“按侗家风俗,再大的事也要过了正月十五才动工,为了吴支书,乡亲们破例了。”
黎平县委书记闵启华对记者说:“吴声海忠实地履行了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树起了优秀共产党员的旗帜,他是侗家的优秀儿子,是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楷模。”
不辱党员这个光荣称号--追记灾后重建中光荣牺牲的农民党员武德顺
新华社贵阳3月26日电(记者 李忠将)“走了一个好人呐……”“阿顺,500亩荒山还等你带领我们种上泡杉嘞。”“阿顺,修路交给我们吧!”……步履蹒跚的老阿爸俯身贴着阿顺的脸,轻抚着他的额头,白发苍苍的阿妈摘下木梳,梳理他的头发。泪水一遍遍打湿了乡亲的脸庞,土炮声一次次响彻寂静的彝寨,2008年寒冬,彝族山寨为英雄送行……
入党时他发誓:不辱党员这个光荣称号
大年初三一早,大方县百纳彝族乡龙竹村农民党员武德顺接到挚友赵高勇的电话:“大方县东部海拔较高地区电力线路受损情况严重,来帮帮忙。”“就来!”武德顺放下电话,急匆匆地走出了家门。
赵高勇知道武德顺技术好,急着来搬援兵。妻子赵诗梅抱怨说:“叫花子也要过三天穷年,再急也该过完初三再走!”“你难道不晓得停电快一个月了?没得电,乡亲拿什么打包谷打米,拿什么磨猪食面?”谁想到,武德顺这一离家,就再没回来。
2月15日,大方县已持续冰冻33天,是武德顺参加电力线路突击抢修的第7天。上午8时10分,武德顺带着两名抢险突击队员高建华、赵诗远到达海拔2000米的骂陇山头。“我上5号杆,赵诗远上6号杆,高建华在下面配合。”边分配工作,武德顺边系上保险绳敏捷地爬上10米高杆。
意外瞬间发生,5号杆突然齐根断倒!刚刚爬到6号杆中部的赵诗远,听见身后一声脆响,回头只见武德顺随着5号电杆仰面倒去,正在整理器具的高建华抬头,眼睁睁地看到电杆带着师傅朝他倒来!
赵诗远和高建华连奔带扑地跑到武德顺身边,武德顺已不能说话,只有断断续续的微弱呻吟。闻讯而来的工友们立即将武德顺送到百纳乡医院,但这位年仅34岁的农民共产党员的心脏已停止了跳动。
从25岁那年冬天,武德顺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地举起右手那一刻起,他始终践行着自己的誓言:不辱党员这个光荣称号。
英雄没走……
“英雄没走,他仍活在我们彝寨乡亲的心中!”彝族汉子陈永吉说。土炮声响彻山寨,彝族父老纷纷来到村口,送别彝家好汉。
“走了一个好人呐……”陈永吉双唇颤抖地念叨。雪灾前,武德顺和他商量,等这场凝冻过后,带着乡亲们把剩下的500亩荒山种上泡杉。山上几万株松、杉,是和平村民组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希望,为了守住这笔财富,武德顺常常夜里巡山,母亲担心:“阿顺,你就不怕人家一斧头把你砍了?”为了保护这片山林,武德顺常与盗伐者斗智斗勇。
乡亲们说,武德顺还有一个心愿:秋收后,带着大伙修一条出山公路,把山里的包谷、洋芋、豆子、荞子往外运。知道武德顺言出必行的乡亲说:“阿顺啊,修路的事就交给我们吧!”
武德顺只念过小学三年级,靠自学成了一名技术过硬的“编外”电工和能接骨打针的乡村医师。他给乡亲们修电接线,从不收钱,谁家差点线头线尾,他买来电线上门帮忙。寨里老人小孩有个伤风咳嗽,到他家里,只要有药,白吃白送,细细算来,许多乡亲都得到过他的无私帮助。
寨里寨外、山前山后的好小伙
武德顺兄妹5人,父亲中年亡故,母亲身体虚弱,靠他把弟妹拉扯到今天。3间年久失修的木房,早就摇摇欲坠已不能居住,现他一家住的是另搭的偏房。老母亲常到贵阳趸菜卖补贴家用。
妻子赵诗梅始终不敢相信,2008年的大年初三竟成了和丈夫的永别日。赵诗梅说,武德顺老实,勤恳,善良,寨里寨外、山前山后,没哪个不说他是个好小伙子。赵诗梅看重武德顺的人品,武德顺看重赵诗梅的勤劳。赵诗梅在家种地,武德顺在外打工,六七亩土地赵诗梅舍不得撂荒半分,武德顺心疼她的身子,劝她少种一点,她说:“我们苦几年,女儿幸福一辈子,多收几斤包谷多卖几块钱,攒钱供女儿读书!”
3年前的一个赶场天,他们收养了一名弃婴,就是现在他们的宝贝女儿星月。守林、下地、牧马、串寨,武德顺总要把小星月带在身边;出门做工,总不忘给女儿买点吃的穿的。小星月亲近爸爸,晚上要爸爸搂着睡觉……
赵诗梅将脸贴在女儿脸上,任凭泪水流下;小星月趴在妈妈的怀里,一遍遍地喊着:“爸爸,爸爸……”
武德顺牺牲后,中共毕节地委追授他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毕节地区行署也追授他为“全区劳动模范”,并号召全区干部群众向他学习。2月16日,他被贵州省总工会追授“五一劳动奖章”。
日前,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武德顺“抗御雨雪冰冻灾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