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民政部:我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亟待解决三大问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民政部:我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亟待解决三大问题

    新华社成都3月31日电(记者 叶建平)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3月31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总结推进会议上说,我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亟待解决三大问题。

    罗平飞说,我国于2005年启动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提出用5年时间完成地名规范、地名规划、地名标志和数字地名四个专项任务,并逐步建立内容丰富、标准规范、方便及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目前,此项工程已进入关键之年、攻坚之年,要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实现新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亟待解决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客观基础条件较差和发展不平衡三大问题。

    首先,我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的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罗平飞说,目前,我国地名服务信息量不足、手段不够丰富、地名标准化程度偏低的现状无法适应日益频繁的交流需要,地名规划进度、地名标志设置力度仍跟不上城乡建设步伐,地名信息化服务水平和能力仍落后于信息社会发展,离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其次,我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的客观基础条件较差。罗平飞说,目前我国有的地方财政资金不足,不少地区没有专项经费,市场筹集资金的手段和能力有限,工程建设资金落实困难;多数基层工作条件较差,专职人员力量不足,个别地方甚至缺少电脑等必要设备;部分地名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不够,不能完全满足地名工作文化含量高、信息技术专业性强的要求。

    第三,我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发展不平衡。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多数地方进展较快,个别地方进展较慢;二是专项工作进展不平衡,四个专项任务进度差别较大,有的地方地名数据库建设至今尚未起步。“造成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从客观上讲,是因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对地名需求的侧重点不同等等,但主观上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对工作重视不够,克服困难的决心不大,主动推进工作力度不大也是导致工作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罗平飞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地名管理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正不断完善,地方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地名设标工作成绩显著,全国80%的县城所在地和52%的乡镇完成了设标任务;地方规划有序推进,全国60%的城市完成了规划;数字地名工作发展迅速,全国24个省级、307个地级、2061个县级政区建立了地名数据库,全国开通地名网站318个,地名问路电话服务热线253条,设置地名触摸屏2500多台。

民政部:我国将从六个方面打造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新华社成都3月31日电(记者 叶建平)国家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31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总结推进会议上说,当前我国面临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对地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今后两年,我国将从完善地名规范、推进地名规划、完成地名设标、抓好数字地名建设、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发展地名文化等六个方面打造完善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首先,不断完善地名规范体系。罗平飞说,地名规范是做好各项地名工作的基础,民政部将争取尽快出台新修订的《地名条例》,抓紧制定《海岛地名标志》《地名规划通则》等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各地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标准,做到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标准可循,并坚持和完善地名命名更名专家论证制度、听证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

    其次,加快推进地名规划工作。罗平飞说,开展地名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地名命名的科学性和计划性,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优化地名环境,提高地名文化品位。因此,各地要按照要求完成城市地名规划任务,有条件的地方要向乡镇延伸,并加强与城乡规划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跨部门协同管理机制,提高规划质量,抓好规划落实。

    第三,完成地名设标工作。罗平飞说,各地要进一步加大设标力度,按时完成县乡镇地名设标任务,积极开展农村设标工作,形成完善的城乡一体地名标志体系。各地在经费方面要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协商,争取加大财政投入,并学习四川、湖南等地市场运作经验,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同时,要坚持经济实用原则推进标牌制作工作,并建立长效管理维护机制,确保标志长期发挥作用。

    第四,着力抓好数字地名建设。罗平飞说,民政部将加快建设国家级地名数据库,逐步形成信息丰富、交流顺畅、上下联动、功能齐全的四级地名服务管理平台。各地也要牢牢抓住建立标准地名数据库这一基础,做好经费立项,搞好技术培训和软件升级,尽快完成数据录入、转换和建库工作。

    第五,积极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罗平飞说,第一次地名普查至今已有20多年,各地地名情况变化很大,特别是第一次没普查的地方,更要抓紧普查,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切实解决地名底数不清的问题,发挥地名在巩固国防、促进经济发展和方便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

    第六,大力发展地名文化。罗平飞说,地名是一种社会公益性文化产品,凝结着深厚而广博的文化元素。地方文化在促进地名服务、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各地要大力开展文化研究和宣传活动,抓好《中国地名故事》、区域性地名论坛、地名文化申遗等精品项目,促进地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关链接
· 我国6块重要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公布
· 核准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 全国数字地名建设和服务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市召开
· 民政部、海洋局召开全国海岛地名管理工作座谈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