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4月3日电(记者 苏晓洲)严重冰雪灾害中的一场电网修复、重建大会战,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日前,来自湖北、浙江、江西、河南、湖南等省份的保电先进人物,在湖南长沙向1000多名听众介绍了保电大会战中的感人细节。
26万壮士创造了电网抢修“中国速度”
一场意想不到的冰雪灾害袭来后,我国电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抗冰战斗中,全国先后有17个省级电力公司参加了保电大会战,最多时有26万壮士奋战在抗冰一线,他们仅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平时至少半年的工作量,在世界电网灾后重建史上创造出了“中国速度”。
在湖南保电工地,一位来自河南的电力工人在工地上接到了爱人生下小孩的消息,他兴奋地将手机调至“免提”,让围在身边的同事分享他女儿第一声啼哭带来的欢乐。大家兴高采烈地说,给孩子取个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吧,就叫“援湘”!
在湖南灾区,国家电网在数天之内就从山东、安徽、甘肃、河北、山西、新疆、江苏、吉林、河南、黑龙江、青海等11个省区调来11504名电力职工、714台抢险车辆和371台发电车协助开展电网恢复重建。来自各省区的保电大军与湖南省电力公司7万名抢险队员一道,在冷雨寒风中施工,棉衣、鞋等经常湿透。住宿,在深山中老百姓的农舍里打地铺;吃饭,就在工地上顶着风雨胡乱扒上两口……
在江西庐山最后一条电力主动脉因覆冰瘫痪后,为了庐山上的12000多名常住居民以及滞留在山上的上千名中外游客,江西省电力公司立即组织紧急抢修。在海拔1200多米的庐山土坝岭,49号塔下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冰雪覆盖的狭小空地,四面都是峭壁,抢险队员们不管白天黑夜,在狂风中上塔一干就是几个钟头。抢险队员胡业珍在拧紧最后一颗螺栓时,发现自己的身体被塔身牢牢地冻住了。
“班长,我下不来了……”山风把小胡微弱的声音送到地面。
大家赶紧施救。当把小胡从塔上抢救下来时,他浑身颤抖着,连话也说不清楚了。看着衣服冻成硬壳、人成了“冰雕”的胡业珍,抢修队长熊伟声音颤抖地说:“兄弟受苦了。”他把小胡紧紧抱在胸前,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小胡冰凉的手、脚和身体……
在抗冰保电过程中,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等10位烈士英勇捐躯。
让女儿自豪的英雄父亲
来自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电力总公司的田文莉,在报告会上讲述了宣恩县普通电力工人肖绪安的事迹:
患有严重风湿病的肖绪安,从1月13日开始就投入了抗冰保电战斗。在龙马山,他和同事们每天要背着沉重的工具和材料,步行近4个小时到工地,在积雪1尺多厚、最低温度零下10℃的恶劣环境中抢修。在21天里,肖绪安有时一天连续工作17个小时,期间只能吃上一顿饭,一个人完成的架线量长达6000余米。
超负荷的连续工作超过了肖绪安身体的承受能力。2月18日,他在小卧龙村上电杆作业时,已经连扳手都拿不稳,连掉了5次。同事劝他下来,他却说:“没事,村里人还等着正月十五用上电呢,多亮一户是一户啊!”就这样,他一直干到晚上6点多钟。吃晚饭时,他已经连碗都端不稳了,连续失手打坏了3个。晚上,肖绪安一头栽倒在地上,陷入了昏迷。
医院诊断,肖绪安是因劳累过度导致脑内出血而昏迷。刚入院时,肖绪安口中反复念叨一句话:“我的扳手呢?”医护人员和闻讯赶来看望的恩施自治州党政和电力部门的负责人,闻之无不动容。
肖绪安11岁大的女儿流着泪说:“我要英雄的爸爸,更要健康的爸爸!”万幸的是,经过医院全力救治,肖绪安在持续昏迷1个多月后,终于在3月20日苏醒了过来。
滑过500米雪坡的“人体担架”
湖南省电力公司员工罗毅在报告会上讲述了一个“人体担架”的故事:
2月1日下午,衡阳县潮江乡上洲村海拔约600米的雷子峰上白雪皑皑。51岁的杉桥供电所主任付忠阳带着抗冻保电抢修小分队7名队员正在紧急抢修电杆。
在天寒地冻中连续作业了近6个小时的付忠阳,手脚已经不听使唤。在从一座电杆上下来时,不幸从离地约8米的高处跌落。劲吹的山风,又将他掀到离杆基3米开外的山坡上,付忠阳顿时就被摔得动弹不得。
闻讯赶来的村民和电力工人们估计付忠阳摔断了腰椎,但要送他下山又没有担架。正当大家不知所措时,聚众村村民汤自生站了出来:我躺在地上,让老付躺在我身上,让人在后面扶着,再让人在前面拖着我的大衣滑着走!
对这个让人震惊的提议,大家在无奈之下也只好决定一试。于是,汤自生躺在地上做“人体担架”,电力工人和村民前面拖、后面扶,沿着冰冻的山路滑行了500多米后,将付忠阳送下山来。崎岖的冰面、石头产生的颠簸,都被躺在地上的汤自生的身体“吸收”。等将付忠阳送到医院诊断后发现,付忠阳腰椎第四节摔成粉碎性骨折,如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抗冰保电会战中,电力工人与普通群众在患难中结下深情厚谊的事例不胜枚举。
报告会上,浙江省电力公司送变电工程公司的帅军说,他们永远无法忘记,由于住房紧张,抢险工地所在的一个村子的老支书连夜卖掉自家的十几头羊,自己和老伴搬进羊圈,把房子让给抢险队员住;在浙江金华,有很多出租车司机看到身着“国家电网”工作服的客人时,说啥都不收车费;在浙中第一高峰牛头山工地,一对80多岁的老年夫妻颤巍巍地拦住抢修车,给抢修工人送来驱寒的米酒、充饥的千层糕。